勞模風采·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毛琪欽:打破電焊工的“天花板”
電焊工這個崗位,長期以來不受“待見”。焊接產生的輻光對眼睛傷害極大,焊接時穿着的防護服不透氣、十分耗費體力,焊接作業時火焰極易灼傷人體……所以,“謀生”是跨入這一行時,毛琪欽最初的想法。自從拿起焊槍後,毛琪欽腳踏實地,從技術突破到理論研究,從自身成長到成立工作室,他從業近30年來,不斷打破焊工這個工種的“天花板”。
努力鑽研成爲頂尖
剛到寶冶時,他只是一名勞務工,抱着學一技之長的初衷,成爲一名電焊工。
焊接,其實不難,但是要做到頂尖卻不容易。同樣是兩塊鋼板,有的焊縫歪歪斜斜、紋路混亂、焊縫中間還會有一個個小疙瘩,而有的焊縫則相對整齊、紋路清晰均勻、焊縫中間沒有任何雜質。毛琪欽告訴記者,焊接最講求的是兩個細節:強度和精度。“真正焊接得好的產品,哪怕是把兩根細細的鋼絲焊接在一起,你也會發現,即便鋼絲斷了,焊接點卻不會折斷。”
提到自己技術的提升,毛琪欽始終認爲,多虧了學徒時期有個好師傅。“記得第一次參與某段路面的煤氣管道焊接工程時,師傅先讓我們在地面上做簡單的平焊,管口能活動,可以焊完一半翻過去再焊另一半。後來更熟練後,就要鑽到提前挖的土坑裡,焊接固定的煤氣管。”毛琪欽說,角度受限往往直接拉高焊接的技術難度,也正是在一次次項目的練習中,師傅“逼”着自己前進,自己也“逼”着自己更刻苦。就這樣,他的技藝越來越突出,直到被“挖”到上海寶冶的焊接技能培訓中心。
選手到教練的蛻變
毛琪欽記得,2000年第一次參加兩年一屆的全國賽事,他灰溜溜地打道回府,沒獲得任何名次。2002年他再次敗北。不服氣的他於2004年突圍,最終斬獲冶金建設行業賽事冠軍。
參加多個全國賽事後,毛琪欽也深知提高文化水平的重要性。憑藉努力,他相繼獲取了電大工商管理專科,交大材料學本科的學歷。這也爲他之後轉型成爲教練奠定了基礎。
自2005年獲得全國工程建設系統第七屆焊工技術比賽冠軍以後,毛琪欽站到了講臺上,成爲教練。2016年,在上海市職工焊接技能大賽中,毛琪欽出任總教練的上海寶冶參賽隊5名選手,一舉奪得一金一銀兩銅以及團體第四名的好成績,充分展示了新時代產業技術工人的創新典範和工匠風采。
傳承經驗展現擔當
同時,毛琪欽還擔任着焊接工藝創新、科研項目研究和焊接技術攻關的重任。從臺前轉到幕後,他先後參與寶鋼三期、上海光源、四代核能、北京雙奧等10多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並取得20多項焊接科研成果和發明專利。
說到“鳥巢”工程,毛琪欽用“史無前例”形容他和團隊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鳥巢”的鋼結構屋蓋由4.2萬噸鋼結構構件有序編織形成,橫向跨度超過300米。毛琪欽帶領焊接團隊,通過改進焊接運條方式、探索導電嘴和碰嘴的最佳匹配規格等焊接工藝,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題。而在國內第一條雪車雪橇賽道建設項目中,毛琪欽和團隊夜以繼日開展焊接技術和操作工藝實踐探索,建造出被國外專家交口稱讚的“世界上最好的雪車雪橇賽道”。
在長期的焊接工作實踐中,“毛琪欽創新工作室”在2015年應運而生,成爲公司培育新人才,進行新工人技能專項培訓,開展師徒結對等活動的陣地。
(勞動報記者 陳恆楊)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