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失速列車 臺灣長照跟不上

臺灣人口年齡結構與未來趨勢

編按:莫文蔚「當你老了」這首歌打動人心,但現實上有多少人能像歌詞裡「還愛你虔誠的靈魂,愛你蒼老的臉上的皺紋」?2025年臺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每五人有一人爲65歲以上老人,屆時戰後嬰兒潮世代都已75歲,面對初老終老,臺灣準備好了嗎?今年臺灣迎來人口首度負成長,高齡少子成爲臺灣經濟競爭力的最大路障政府該如何面對這道嚴肅考題。本報特別製作系列報導,供社會各界省思

2020年的臺灣,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階段,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臺灣老得太快太猛,2055年將追上日本,比國發會前次(2018年)推估又提早五年。當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之際,銀色海嘯也提前來襲,回不了春的臺灣,就從今天起,長照需求快速竄升,而年輕人的負擔則將越來越沉重。

場景一:8月12日,卸任後的前副總統陳建仁首次站出來擔任公益代言人,要爲澎湖惠民醫院重建募集5.5億元。因澎湖有3,800位失智失能人口,卻僅五間住宿式長照機構計272牀;五年後,失智失能人口將多達4,700人,成長近25%,離島偏鄉菊島,長照資源竟如此匱乏。

場景二:8月11日,前閣揆、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提出安養信託新主張,可說是「安養的理想境界」,猶如「全能管家」。他認爲:超高齡社會最終階段的安享晚年,應提供舒適方便的居住環境、日常照護、身心醫健和財產安全的「一站式服務」。惟政府目前推動的長照,卻未包含「信託照護」,非常可惜。

面對臺灣人口進入負成長,人口專家、臺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警告:65歲以上老人人口將快速成長,2030年將達557萬人,較今年多出179萬人,同時間0-14歲小孩減少45.9萬人,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也減少169.9萬人,臺灣年齡結構將產生巨大變化,工作人口萎縮明顯衝擊經濟發展,「人口危機來了!」。

太快!高齡到超高齡只花七年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從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人人口占總人口14%)到2025進階超高齡社會(佔總人口20%),只花七年時間,比日本的11年、美國15年、法國28年、英國49年「快太多」。

新冠疫情衝擊下,今年自國際遷徒人口罕見出現負成長,人口負成長提前兩年到來。據國發會8月最新人口推估,2055年臺灣65歲以上人口占38.2%,將超越日本的38%,臺灣老化速度空前,而韓國佔比41.4%更嚴重、成全球最老的國家。

2025年臺灣的公園、街頭是何種情景?從國發會推估可見,老人人口將達469萬人,每五人中就有一個老人,公園裡散步的老人比玩耍小孩還多。若按失能盛行率12.7%、失智盛行率8.65%推估,將有百萬失能失智人口,長照需求將大幅上揚。戰後嬰兒潮世代陸續步入老年,初老老人養終老老人成了趨勢,臺灣準備好了嗎?

今年82歲住澎湖將軍嶼的小桃阿嬤化名),因年事已高,無力照顧體弱的老伴和年近六旬的重殘女兒,只好將老伴和女兒送到位在馬公的惠民醫院護理之家,小桃阿嬤只能定期到馬公探望他們,但從將軍嶼到馬公一天來回只有兩班渡船,早上7點去、下午2點回,一趟花40分鐘。

澎湖年輕人早已遠赴臺灣本島打拼,留下的多是年邁父母和阿公阿嬤,初老老人照顧終老老人情形普遍。推動惠民醫院重建的羅東聖母醫院院長漢光說:「按照衛福部每萬人700牀目標,澎湖需求約1,200牀,但現只有272牀」。不只澎湖欠缺長照資源,衛福部調查,全臺88處偏鄉欠缺長照住宿機構,現只規劃28處建置, 還有60處同樣有長照悲歌

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則說:「即使是都會地區也很欠缺住宿式長照機構」。以臺北市爲例,老人人口就比其他縣市多兩個百分點,「在臺北市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二樓,就如同偏鄉了!」

去年衛福部預估國內失能人口79.4萬人,以需求二成估算,近15.9萬人需住宿長照機構,但1,631家機構,僅10.5萬牀,根本無法滿足需求量,何況分佈不均、費用昂貴,佔牀率僅85%。

資源配置不當 患寡也患不均

「資源配置不當」是陳亮恭、薛承泰對長照2.0的評價。陳亮恭強調,長照2.0當初以300億元規模設計,在經費有限下,只提供居家服務、社區日照等補助,卻不提供「重症者」、住宿長照機構者補助。衛福部統計,七年來國人平均壽命增加1歲多,不健康生存年數卻多0.46年,顯示失能人口正擴大之中。

薛承泰則說,長照2.0是朝普及化推動,資源與人力被稀釋,互助機制薄弱的家庭無法獲得妥適支持與協助,這是悲劇產生的根本。

204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三成;2045年每三人就有一個老人。面對銀色海嘯來襲,陳亮恭提醒政府「不容輕忽」,國家領導人應先想清楚:政府決心要做到哪裡?照顧人民安享晚年又要到哪裡?且動作要快,否則排山倒海而來銀色海嘯,將沖垮臺灣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