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國慶演講自「新兩國論」退回 趙建民:恐是美國壓力

對於賴清德總統的國慶講話,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趙建民認爲,該講話已從「新兩國論」回到「兩國論」。記者許正宏/攝影

賴清德總統首個國慶演說引發關注,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前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表示,該講話由原本站在臺灣主權地位的「新兩國論」回到中華民國臺灣的「兩國論」,言論相較以前改善,而這背後恐來自於美國壓力。

趙建民接受本報採訪表示,賴總統自520就職演說到國慶期間,從臺灣歷史角度確立臺灣主權地位;中間再推2758號決議,從法律層面切斷臺灣中國關係;國慶晚會「祖國說」從族羣角度切除根中國關係。他先前的「新兩國論」基本上是「沒有國號的臺灣共和國」,某種程度上是跟中國大陸對抗的宣示。

趙建民進一步指出,促使賴總統這次講話轉變,「不會是國內民意,也不是中國大陸,而是美國。」他說,賴總統先前520講話提供給美國與最終版味道不同,讓美國有受騙感,「所以美國密切盯着總統講話,這次賴總統講話做了重大變化,恐怕壓力在美國一方。」

也因此,趙建民認爲,賴總統演說比先前言論有三點改善之處:第一,重新回到蔡英文時期的中華民國臺灣論述,並重新把臺灣史觀重新移回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曆史觀。他認爲這是會減少對兩岸衝擊最大一點,避開臺灣主權,而是回到中華民國臺灣主權,對岸應不會有更激烈反應。

第二,趙建民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臺灣」相較之前「臺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好太多,後者更近於臺獨宣示的主權關係,前者比較是外交關係。

第三,趙建民認爲,過去民進黨都是「求異存同」,這次賴總統提到兩岸共同承擔的部分,比如強調氣候、傳染病跟區域安全,強調兩岸共同責任,「這其實講給美國聽的,因這正是美中對話基礎。但無論如何,兩岸共同承擔方向是對的」。

不過,趙建民期許,未來賴總統能有更多對於兩岸和平穩定的思維與說法。他說,當前國慶演講還是「兩國論」基調,如果把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改成兩岸互不隸屬就好太多,相信對兩岸關係會有立竿見影效果。如果能繼續從兩岸最尖銳的主權方面修飾文字,少用主權互斥,多些中華民國憲法主權概念,兩岸便能重新回到和平。

此外,趙建民認爲,賴總統應從兩岸角度來看如何壯大臺灣,寄望賴總統體現跨域治理概念,從兩岸跨域治理概念經營兩岸。少用「民主供應鏈」這種國際冷戰、民主對抗專制的冷戰字眼,多觀察歐美日如何經營與中國大陸關係,再來定位兩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