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一把 做孩子生命貴人
拜讀聯合報「陽光行動」專題報導,探討高關懷學生議題。由於筆者在教育單位服務多年,對於「高關懷」學生的輔導與關懷,感觸良多!
「高關懷學生」顧名思義,就是一羣缺乏愛與溫暖的孩子,其中「需要被關懷」的原因很多,就筆者的實務經驗中,大多數問題來自學生的「家庭」。
由於這些青少年正處於叛逆期、學習成就低,個案的家庭不是「單親」就是「隔代教養」,家長大多忙於工作、疏於或無力管教,陷於管不動、講不聽、教不會的無奈中,於是就放任孩子隨波逐流、順其自然。也因此孩子在家庭得不到關懷、在學校被「標籤化」下,開始向外尋求認同感,而宮廟、陣頭、幫派就是青少年最容易得到認同與慰藉的地方。
在筆者最近處理的案件中,某校一羣青少年學生約三、四十人,放學後攜械相約在公園裡「談判」,校方在獲知相關情報後報警協處,警方遂將一干人等全帶回派出所,訊問後通知家長領回,不料竟沒有一名學生的家長前來領回自己的孩子,最後由學校教官及老師陪同孩子至深夜。顯見,這些孩子的家庭功能與管教責任完全喪失,完全推由學校來承擔。
這些高關懷學生,除了有在學校內推動的「三級輔導」制度外,在筆者服務單位,也結合縣市學生校外生活輔導會,積極推動「春暉志工認輔制度」,運用校外的資源,來彌補高關懷學生家庭功能的不彰。而這些具教育背景,且受過專業訓的志工,藉由密集的聯繫、訪視與關懷,逐漸建立信任關係,並定期追蹤個案狀況。筆者更曾帶領高關懷學生登雪山、走中橫、泳渡日月潭,完成這些孩子眼中「不可能的任務」,透過不斷的鼓勵、激發潛能,讓孩子們證明「自己也能做得到」!
而這些孩子,現在都已成年,曾經有一名筆者多年前帶領過的高關懷孩子,透過臉書輾轉聯繫上我,並寄了張喜帖給我,很開心的跟我說:「教官,我要結婚了!」我真替他感到榮耀,也爲自己感到開心,因爲他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找到自信與自我,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孩子心中永遠記得,在他生命最徬徨無助的懸崖邊上,願意拉他一把、陪他走一段路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