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的運營商雲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記者 卜文娟

近日,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家運營商上半年成績單悉數公佈,經營業績實現全面增長。其中,雲業務成爲運營商業務增長的亮點。據悉,天翼雲收入459億元,同比增長63.4%;聯通雲實現收入255億元,同比提升36%;移動雲收入422億元,同比增長80.5%。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三大運營商的雲計算收入同比增長38.1%,爲整體電信業務收入6.2%的增長率貢獻良多。

目前,雲計算市場競爭激烈,以天翼云爲增速代表的三大運營商雲正在全線擴張。長城證券認爲,儘管三大運營商雲業務增速有所放緩,仍保持較高水平,帶動產業數字化業務收入持續攀升,運營商產業數字化業務作爲收入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帶動了運營商實現收入進一步增長。

底氣來自市場的認可

目前,我國雲計算市場仍處於快速發展期。

據中國信通院發佈的《雲計算白皮書(2023年)》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4550億元。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增長49.3%至3256億元,私有云市場增長25.3%至 1294億元。預計2025年中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國內雲計算市場競爭格局、客戶結構等正發生明顯變化。阿里雲等互聯網雲廠商的雲業務營收增速大幅放緩,財報顯示,阿里雲2024財年Q1業績收入增長4%至251.23億元,2023自然年上半年總收入爲496.82億元;華爲雲計算業務收入241億元,而騰訊雲則未單獨披露。

而以天翼云爲代表的運營商雲則實現高速發展。究其原因,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背景下,運營商系統打造以5G、算力網絡、能力中臺爲重點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並且創新構建“連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務體系,這也使得雲計算等業務快速增長。此外,早期的運營商將長期業務押注在服務器和手機等硬件業務上,近幾年逐漸培養雲業務爲第二增長點。

運營商雲的底氣來自過去一年多以來的市場認可,追溯到2022年,三大運營商的雲業務營收更是耀眼,增長率全部超過100%。其中:中國電信天翼雲營收579億元,同比增長108%;聯通雲營收361億元,同比增長121%;移動雲營收503億元,同比增長108%。

即使運營雲的增速較去年整體上有所下滑,仍比互聯網雲廠商發展迅速。行業排名方面,移動雲IaaS收入份額排名top3,自有IaaS+PaaS收入增速超100%,天翼雲保持公有云IaaS及公有云IaaS+PaaS國內市場三強和政務公有云基礎設施第一、全球運營商雲第一。

對於未來三大運營商已有了更大的雄心。據悉天翼雲2023年力爭實現千億營收的目標不會動搖。移動雲未來三年,力爭突破年營收1500億。聯通雲全年收入力爭超過500億元。

銀河證券研報指出,展望2023年下半年,中國移動將持續強化科技創新,做強做優做大,以客戶爲中心,提升經營水平,同時加快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興業務發展,中國聯通將保證主營業務收入穩定增長,淨資產收益率持續提升,中國電信將強化提質增效、分類管理、風險防控及精益管理,三大運營商雲業務有望延續高增態勢,賦能營業質量穩定長期增長。

此外,運營商雲持續優化算力佈局。天翼雲的“2+4+31+X+O”算力佈局,中國移動的“4+N+31+X”算力集約化梯次佈局,中國聯通的“5+4+31+X”的佈局都在持續優化。

據瞭解,中國電信上半年智算新增1.8EFLOPS,達到4.7EFLOPS,增幅62%;通算新增0.6EFLOPS,達到3.7EFLOPS,增幅19%。中國電信對外機架數達53.4萬。中國移動對外可用IDC機架達到47.8萬架,淨增1.1萬架,累計投產算力服務器超80.4萬臺,淨增超9.1萬臺,算力規模達到9.4EFlops。中國聯通雲池覆蓋200多個城市,IDC機架規模超過38萬架。

“價格戰”背後要做好服務

今年以來,雲計算市場開啓一波降價潮。

阿里雲、移動雲、騰訊雲等雲廠商均發出降價公告。

在阿里雲合作伙伴大會上,阿里雲宣佈了史上最大規模降價,其中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15%至50%,存儲產品最高降幅達50%。並由此引發了諸多雲廠商的跟進,此後,阿里雲再次宣佈免費試用產品增加至80多款,其中包括雲原生、AI、安全等多個品類。5月16日,騰訊雲宣佈其多款核心雲產品降價,部分產品線最高降幅達40%。5月16日,移動雲宣佈其通用入門型雲主機、通用網絡優化型雲主機,均降價60%;雲安全中心降價50%;雲硬盤備份降價50%。

雲服務商希望通過降價促銷策略進一步提升新用戶的吸引力和新產品的滲透率。雲廠商的技術創新,也爲自己騰出了新的利潤空間,尤其是底層軟硬件自研產品降本增效,從而能夠實現多款核心產品降價。

對於互聯網雲廠商而言,降價的原因也很難排除來自競爭者的壓力。例如,阿里雲雖然保持着行業第一,但是增速有所放緩,2021年阿里雲的收入還是第2到4名的總和。尤其是三大運營商的市場份額快速擴大,到了2022年三大運營商的份額合計已是阿里雲的兩倍。

針對雲市場的“價格戰”,中國電信和聯通最近也做出了表態。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認爲,價格是雲服務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爲客戶提供綜合信息服務的能力,更好滿足客戶需求。中國電信將進一步完善國雲框架建設,加快通算、智算、超算一體化算力中心建設,全方位強化天翼雲能力和優勢,鞏固頭部雲服務商的市場地位。

中國聯通是三家運營商中唯一沒有宣佈降價的。中國聯通高級副總裁樑寶俊稱,雲市場的一些降價對中國聯通的影響很有限。他進一步表示,雲計算作爲新興基礎設施,空間非常大。樑寶俊透露,下一步中國聯通在雲業務方面着力的重點有兩個,一個是全棧產品的自研,另一個是發揮雲網一體、算網融合對業務的帶動作用,將規模做大。

據悉,基礎雲服務的價格不斷下降,也使得更多的中小企業可以承擔雲服務的成本,促進了雲服務市場的普及和發展。

“雲網安”成爲差異化優勢

不論是國家推進的“雲網融合”戰略還是“東數西算”工程,都推動了我國雲計算的發展,雲網融合也成爲運營商雲的獨有優勢。

雲網融合是指將雲計算和網絡技術有機結合,構建一種新型的信息基礎設施,實現雲和網的無縫銜接和協同運作。這種融合方式可以實現計算和網絡資源的統一管理和優化配置,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應用的靈活性,從而提升網絡的性能和服務質量。因此,雲網融合的核心目標在於通過產品服務、技術演進與運營管控等方面的系統化融合,實現業務形態、商業模式、運維體系、服務模式的升級,來構建簡潔、敏捷、開放、融合、安全、智能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從而滿足不斷髮展的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的需求。

2016年中國電信在全球率先提出雲網融合發展思路,堅持“網是基礎、云爲核心、網隨雲動、雲網一體”的演進方向。當前,三大運營商加速推進雲網融合發展,雲網融合逐步成爲運營商雲計算的重要差異化優勢。

據瞭解,中國電信加快建設以雲網融合爲核心特徵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基礎連接產品與雲的融合。持續築牢一雲多態、一雲多芯、全棧自研的雲底座,全面支撐在多雲環境下的統一高效運維和智能運營,實現混合多雲、異構納管。

中國移動強化“網+雲+DICT”一體化拓展,充分發揮雲網資源稟賦優勢,聚力移動雲取得規模突破,政企市場持續快速增長。移動雲原創提出“高性能計算架構”COCA,打造全棧自主可控的大雲“盤石”算力底座。

中國聯通持續提升大計算自研能力,樹立“安全數智雲”的品牌形象,形成了“安全可靠、雲網一體、數智相融、專屬定製、多雲協同”的特色優勢。

順着雲網融合的思路,運營商雲拓展成爲“雲網安”一體化,也就是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信息安全等重點方向。和互聯網雲不同的是,互聯網雲服務商只能在“渠道”中控制安全,比如在數據存儲、數據流通、數據應用等層面,而運營商則可以將安全能力進一步融入網絡本身中,通過網絡傳輸、網關控制等方式,更有效地實現安全。

中信建投證券在一份研報中稱,運營商在數據安全方面有較強優勢。主要原因是運營商作爲大型央企,在數據治理方面規範化程度相對較高。而且運營商業務與政企客戶幾乎會重疊,濫用客戶數據的風險較小。

而分佈式雲作爲雲網融合應用的新形態,也是當前雲網融合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

以中國電信爲例,構建了“雲網邊端”全方位技術體系,用以滿足分佈式應用、算力應用、算網融合調度等需求,並藉助雲網融合優勢,實現對邊緣雲、中心雲、第三方資源等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爲客戶提供普惠服務。同時,爲進一步支持分佈式雲和邊緣雲的發展,中國電信從雲能力、網絡、終端和應用四個層面打造了端到端的純IPv6域底座,並持續推進多維度IPv6單棧現網驗證以及SRv6在城域網、骨幹網和移動承載等多個場景的試點和部署。此外,中國電信還以新型城域網作爲支持分佈式雲、邊緣雲、多雲及泛在連接的抓手,圍繞深淺邊緣佈局,構建以云爲核心、固移融合、雲網一體的新型城域網,實現網絡彈性擴展、業務快速提供及網絡智能化。

編輯:趙涵

審覈:艾麗

政審:王軍善

終審:朱永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