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借鑑長恨歌
2014年2月17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講話。(新華社)
中國曆代統治者最要緊的就是解決老百姓吃飽的問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稱,「困擾中國人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解決」,能解決幾千年來的問題,也隱含着他的歷史地位。對照習近平過去的許多政治宣示,都顯示習「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雄心。
習近平提出「兩個一百年」目標,要在建黨百年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國百年2049年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也因此2020年被大陸定爲全面脫貧的目標年。習在17日的「國家扶貧日」以書面指示稱,「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將爲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歷史成就感躍然紙上。
觀察習上任來的一些政治宣示,都可看出其強烈的歷史感。習曾多次說「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中共十九大的政治報告中,更明確將習思想定名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鍵字爲「新時代」,此後「中國進入新時代」成爲大陸全民、各行各業共同語言,用一種歷史斷代感,象徵中國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回顧中國歷史,唐朝是多數人會先想到的盛世,而安史之亂則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中共中紀委幾天前就以白居易的《長恨歌》爲反腐教材,當中就以唐朝的故事爲背景,中紀委直言,若不自省、不警惕、不努力,再強大的政權都可能上演悲劇。這篇教材,也有以大唐盛世做歷史借鏡的意涵。
毛澤東著名的詞〈沁園春‧雪〉,點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稱「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現在看來,對習近平而言,中國的盛世就在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