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包裝回收爲何冷熱兩重天 創新回收方法有望“破冰”
快遞包裝回收爲何冷熱兩重天
今年的“雙11”,海量快遞被送到消費者手上,垃圾量也隨之翻倍增長。其實,快遞拆除產生的垃圾中有不少是可回收物,如紙箱、填充泡沫、塑料包裝袋等,均可直接再利用。但記者近日走訪了部分居民小區和高校,發現快遞包裝回收在高校漸成潮流,而在社區卻受到冷遇。這冷熱兩重天的狀況,表明可回收物再利用的推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社區:曾經的回收箱不見了
海淀區的景宜裡、東營房社區,此前都在快遞櫃旁設置了簡易的快遞包裝回收處,方便居民取完快遞後直接將包裝拆除,分類處理。可記者日前來到這倆社區,卻找不到快遞包裝回收處了。在景宜里社區,一位正在鍛鍊身體的老人告訴記者:“原來有但沒什麼人用,再後來就沒了。”老人說,社區裡就有收廢品的小販,現在居民家裡的快遞包裝盒都是攢多了賣給小販。
“從快遞櫃裡取了包裹,一般是帶回家拆包,很少有人會在快遞櫃旁邊當場拆,拆完了就不好拿了。”“就算是快遞員可以上門回收,多還值得人家來一趟。可誰家會攢這麼多包裝箱呢?”多位社區居民都表示,回收快遞箱是好事,但真做起來,總有種種不便之處。居民孫先生說,快遞包裝回收缺乏激勵機制,大家得不到什麼好處,導致積極性很低,有時寧願隨手給撿廢品的人。
“回收?沒聽說過,我們沒這業務。”在海淀區鐵家墳附近,一名韻達的快遞小哥對快遞包裝回收一頭霧水。圓通的快遞小哥表示:“要是有不用的箱子可以拿來給我,我自己寄快遞用,但肯定沒獎勵。”京東的快遞小哥說:“以前聽說有回收快遞紙箱送京豆的活動,但現在還有沒有就不清楚了,也從沒人找我回收過。”
記者注意到,一些郵政網點專門設置了包裝回收箱。在海淀永定路郵局,一進門就有一個綠色的包裝回收箱,箱子被分成兩部分,左邊投塑料,右邊投紙製品。可半天時間,也沒有用戶來投遞快遞包裝。
高校:三四成包裝循環利用
在社區和網點遇冷的快遞包裝回收,在高校卻頗受歡迎。在北京林業大學校園最東邊,幾大排快遞櫃幾乎沒“閒”着,旁邊就是一臺快遞包裝回收箱。同學們取出快遞,當場拆包,並隨手將快遞紙箱塞進回收箱。這些紙箱將被送到快遞服務中心的寄件點,同學們寄快遞時如需紙箱,可向工作人員免費索取。
負責這所高校快遞業務的“近鄰寶”總經理鄧慶元表示,他們與本市40多所高校有合作,在每家高校都設置了快遞包裝回收箱。自11月1日以來,校園快遞業務進入高峰,每所高校每天快遞量在1萬至1.5萬件之間,約30%至40%的快遞包裝被回收,原先設置的快遞包裝回收箱已不夠用了。
創新回收方法有望“破冰”
快遞包裝回收爲何冷熱兩重天?鄧慶元分析:“居民社區的情況跟學校不一樣。學校的收件地點和寄件地點較爲集中,快遞箱回收再利用很方便;宿舍空間有限,學生無處存放快遞紙箱,回收的需求就比較迫切。但對於居民來說,業務很分散,大多是收件,寄遞業務只佔5%至8%,包裝回收推廣起來較爲困難。”
不過,如果能創新回收方法,快遞包裝回收則有望深入社區。北京愛分類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昌平一些社區推廣回收業務。他們給每戶居民配發了一個容量爲20公斤的大回收袋,居民家中的可回收物攢到一定數量之後,可通過“愛分類”微信小程序或服務電話預約,回收員會在8時至20時之間上門回收。回收員上門後,將對可回收物稱重併爲居民發放“環保金”,每1公斤可回收物能換取0.8元,“環保金”可直接在社區裡的超市、便利店使用。專門負責金隅嘉和園小區的回收員曾師傅告訴記者,金隅嘉和園共有居民814戶、2571人,超9成已成爲“愛分類”用戶。10月20日以來,曾師傅感覺預約的居民明顯多了,“每天差不多都能接20來單,回收量也比之前增了兩成左右。”
北京愛分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源鴻介紹,愛分類在昌平區有專門的封閉式分揀中心,從小區收集來的可回收物被運送至分揀中心後,會有專業人員對回收袋裡的各類可回收物進行再次分揀,之後進行簡單的清洗、破碎或壓縮,再打包送至相關下游再生資源利用企業。徐源鴻表示,進入到分揀中心的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率在90%以上。(記者 代麗麗 王天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