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2.0時代正式到來:券商入局,3.0在途?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翁榕濤 廣州報道

11月1日,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深圳市分行,證監會廣東監管局、深圳監管局聯合公告稱,首批14家證券公司獲准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

14家券商包括招商證券(600999.SH)、廣發證券(000776.SZ)、國信證券(002736.SZ)、平安證券、中金財富、國投證券、中信華南、國泰君安(601211.SH)、華泰證券(601688.SH)、中信建投(601066.SH)、銀河證券、申萬宏源(000166.SZ)、中泰證券(600918.SH)、興業證券(601377.SH)。

這意味着跨境理財通業務在原本32家試點銀行的基礎上,首次擴容到證券行業。對於首批14家證券公司而言,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參與跨境理財市場,與原來早已入局的銀行進行競爭,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銀行擴容至券商

“跨境理財通”推出之初,證券公司並無參與資格。2024年2月,新修訂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正式實施,“跨境理財通”邁入2.0階段。相較於1.0版本,2.0版本的重要變化之一即爲將試點參與機構擴容至證券公司。消息一出,諸多券商隨即爲申請“跨境理財通”資格而全面發力。

相比於券商而言,銀行已經有一定先發優勢。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大灣區內地9市已報備試點銀行32家,大灣區參與試點個人投資者12.5萬人,其中包括港澳投資者5.09萬人,內地投資者7.02萬人,約爲去年同期的兩倍,涉及相關資金跨境匯劃金額超900億元,較一季度末增幅217%。

從目前情況來看,雖然首批名單已經公佈,但不同券商的業務佈局情況並不一致。

廣發證券表示,入選“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後,公司將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從集團層面自上而下推進業務佈局,以境內外高效的業務聯動,全力做好境內外客戶的綜合服務;二是以業內領先的財富管理服務,爲投資者優中選優,充分滿足投資者跨境投資多元化配置的需要;三是通過快速響應的線上投資運營體驗,爲客戶提供更爲敏捷的全流程跨境服務。

“以南向通爲例,符合資質的合格境內投資者可通過易淘金的‘跨境理財通’板塊,進入至合作的香港券商業務專區辦理跨境理財通業務”,廣發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

華泰證券表示,正積極籌備系統開發、制度建設、產品篩選等工作,將“跨境理財通”業務與公司持續深化跨境一體化聯動戰略深度融合,持續優化跨境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體系。

國泰君安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君弘APP客戶端建立了“跨境理財通”專區,不僅提供了精心挑選的跨境理財產品,還提供持倉查詢、出入金查詢以及外匯實時行情等功能,以便客戶快速瞭解“跨境理財通”業務知識,挑選適配的理財產品,及時掌握自己的投資動態。

中金財富證券和中金香港證券聯合獲批試點,二者各有分工。在北向通方面,中金財富證券相關負責人介紹,綜合考慮管理人管理規模、風險管理能力、投資研究資源、過往業績等因素,中金財富上架的符合“北向通”要求的基金產品超6000只。產品類型覆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等。

“南向通”可購買的產品則由中金香港證券精選,主要爲在香港註冊成立並獲香港證監會認可,且被銷售該產品的參與機構評定爲“低”風險至“中高”風險及“非複雜”的基金和債券。目前,中金香港證券上架的“南向通”符合資格基金產品數量超170只,

相較銀行,證券公司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具備兩方面優勢。一是可以豐富投資產品的選擇,比如國泰君安依託自身研究能力,推出了跨境理財通優選產品清單,涵蓋了從固收到權益三十餘個子策略的產品,能更好地滿足大灣區客戶多樣化的投資需求。

二是能夠與銀行的客羣服務形成互補效應,證券公司與銀行在產品與客羣上可形成良好的互補性,銀行更傾向於提供境外存款型產品,滿足保守型和穩健型客戶的境外投資需求,而證券公司在豐富穩健收益產品選擇的基礎上,更爲突出的是在跨境權益產品上可提供更爲豐富的選擇,滿足客戶更多元的境外權益資產配置需求。

此外,記者獲悉,除了首批14家券商以外,還有不少券商正在摩肩擦踵等着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粵開證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暫未取得該業務資質,目前在做申請的準備工作,在合作伙伴、人員配備、產品研發等方面,都有正在推進。”

本次增加證券公司參與試點,將推動證券公司提升產品競爭力和投資研究能力,更好服務跨境投資者,“跨境理財通”市場活躍度有望提升,市場規模得到進一步的增長。

“跨境理財通”3.0 在途?

近年來,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穩定發展,拓展了大灣區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跨境金融產品日益豐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能力持續增強,跨境金融創新發展取得重大成果。

在金融要素跨境流動方面,大灣區不斷優化本外幣業務管理制度規則,支持深港通、跨境理財通、債券通、互換通等互聯互通安排成功落地,推動形成了多渠道、雙向開放的大灣區金融開放與合作新局面。

尤其是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便利粵港澳居民往來等方面出現很多創新做法。除了“跨境理財通”以外,資本市場“深港通”不斷擴容,“債券通”“基金通”“ETF通”“互換通”等推出並不斷擴展,私募基金通漸露曙光,數據跨境流動、徵信通亦陸續起步,跨境車險“等效先認”順利落地,FT賬戶和EF賬戶順利運行,人民幣持續成爲大灣區第一大結算貨幣。

在粵澳互聯互通的大背景下,粵澳經濟、人員交流往來頻繁。“跨境理財通”的落地有序推進了粵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但兩地仍亟待更爲豐富的投資產品類別和投資渠道。

關於跨境理財通的未來發展,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在今年舉行的彭博財富峰會上表示,正在研究跨境理財通是否有機會進一步發展至3.0,已經與業界就升級版理財通進行密切溝通,包括應包含的內容、額度、產品範圍和銷售過程等。

他表示,雖然跨境理財通2.0版本已經將個人投資者投資額度已提升至300萬元人民幣,但對於私人銀行客戶來說不太足夠,可以考慮能否另闢渠道以吸收私人銀行客戶資金。

對於跨境理財通的未來擴容方向,有多家券商表示,在券商試點落地後,還希望跨境理財通在產品類型和試點城市上有進一步的豐富與拓寬。

在豐富產品類型上,目前證券公司僅能銷售公募基金產品,後續希望將本金保障型收益憑證納入證券公司的銷售範圍,吸引更多參與“北向通”的投資者;在拓寬試點城市上,目前“跨境理財通”業務僅在粵港澳大灣區九市開展,後續希望能拓展到整個大灣區,讓更多的大灣區投資者能享受跨境投資便利,豐富跨境產品配置。

市場人士分析指出,通過“跨境理財通”,內地居民可南向實現全球資產配置需求,港澳居民可北向分享內地新經濟發展紅利,實現互利共贏。持續擴容後的“跨境理財通”有望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投資的便利化,從而促進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