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業盼引進外勞 專家憂溝通問題

大客車司機荒問題難解。(本報資料照片)

大客車爲何有司機荒?業者表示,駕駛工時長、風險高,很多是經濟真的有困難纔會入行,這幾年卻因爲多元駕駛型態而使得大客車司機嚴重流失,這種缺工不是砸錢就有效,建議找外勞補大客車司機人力缺口,開交通車或公車等固定路線;學者則認爲要有很好的配套,尤其是教育訓練要做好。

此次補貼多了遊覽車業者,有業者私下表示,主管單位是發佈前一週才「告知」業者,雖然看到補貼方案,但實際成效沒有那麼好,實務上困擾更大:「雖是政府美意,但這不是業者期待的,也不是主管機關應該花力氣去做的重點 。」

「這一行一出門就是『紅衫穿一半(意味危險)』!」遊覽車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魯孝亞表示,大客車駕駛工時長、風險高,很多職業駕駛的家人都不支持他們做這份工作。

魯孝亞表示,同樣是大客車,國道客運、市區公車跟遊覽車的產業不同,生態也不同:國道客運是工時長;市區公車要忍受塞車;遊覽車停停開開,每天跑的路線會變化,教育訓練要手把手的教。過去幾年很多大客車司機選擇去開月薪近10萬的砂石車,上午、下午各跑一趟長途,中間可以休息;或是去開多元計程車、開Uber,風險沒有那麼高,薪水也未必比較差。因此大客車駕駛的缺工不是砸錢就有用,他之前已經大膽建議大客車駕駛應該開放外勞。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外勞開大客車,可能因語言程度不足,與業主與乘客產生溝通問題;或是對臺灣的「人車混流」交通特性、對交通環境包括標誌標線號誌的設置規則與相關交通管理規則等不夠了解熟悉。因此教育訓練及考照應針對上述問題,加強納入要求。他也建議外勞開始駕駛工作後應有觀察期,並有考覈淘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