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應對“摩羯”後續影響

□ 季風活躍等外部環境的疊加效應促成了“摩羯”刷新登陸我國最強秋颱風的紀錄。中央氣象臺預報,受“摩羯”殘餘環流和西南季風的共同影響,雲南南部、廣西西南部等地仍將有強降雨。

□ 持續的水汽輸送到陸地遇到地形擡升或者觸發強對流系統就會產生強降水,有時會造成相當於颱風本身甚至超越颱風本身的降水強度。農業方面需關注“摩羯”殘餘環流所帶來的影響。

近日,今年第11號颱風“摩羯”登陸海南,造成大範圍影響。“摩羯”爲何長時間維持強度,後續影響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央氣象臺相關專家。

自9月2日以來,“摩羯”先後登陸菲律賓呂宋島、我國海南省文昌市、廣東省徐聞縣以及越南廣寧省。爲何會4次登陸?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玲介紹,主要原因是颱風“摩羯”自生成後,走向以偏西行爲主,偏北的角度較小,導致其路徑會穿過我國海岸線及多個沿海地區的島嶼或國家。她表示,進入9月,偏北風此時開始增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摩羯”向北移動的幅度,導致其登陸次數較多。

“摩羯”爲何能在超強颱風級別維持的時間長達64小時?這主要歸因於季風活躍等外部環境的疊加效應。張玲表示,目前南海季風非常活躍,維持了一條東西向赤道輻合帶,爲“摩羯”提供了能量維持的有利條件。特別是在9月4日,“摩羯”西側的孟加拉灣和其東側日本以南洋麪上均存在熱帶低渦系統,這兩個系統將“摩羯”夾在中間,併爲其注入了大量水汽,使其得以發展強大並維持。另外,9月以來,南半球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導致越赤道氣流持續增強,也助力了“摩羯”強度的維持。“越赤道氣流是指南半球的氣流越過赤道,向北半球輸送的過程。這種氣流的增強,攜帶了大量水汽,爲‘摩羯’的強度維持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張玲解釋。

不僅如此,9月3日開始,北方弱冷空氣逐漸南下,正巧趕上“摩羯”進入南海後,得到了北方弱冷空氣的助力。“弱冷空氣從颱風的北側進入低層,增強了‘摩羯’北側低層向颱風中心的流入,從而導致颱風眼附近垂直運動的增強,使其發展得更加迅速。對‘摩羯’強度發展來說,又添了一把火。”張玲說。

此外,南亞高壓的南界較爲靠北,“摩羯”北側的偏東急流較弱,爲“摩羯”營造了一個垂直切變較小的環境場,使其在垂直方向上能保持直立,亦有利於其穩定發展。“摩羯”的高層出流條件好,使得其垂直方向上臺風次級環流持續加強,這也是其能長時間維持超強颱風級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玲表示,這一系列條件疊加在一起較爲少見,促成了“摩羯”刷新登陸我國最強秋颱風的紀錄。

截至8日,“摩羯”已到達越南和平省境內,但其對我國依然有影響。中央氣象臺預報,受“摩羯”殘餘環流和西南季風的共同影響,雲南南部、廣西西南部等地仍將有強降雨。這是爲何?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介紹,颱風本身是海洋水汽的集合體,當它登陸減弱後只是風變弱了,但是海洋輸送水汽的通道仍存在,一般位於逆時針旋轉的颱風前進方向的右側,也就是殘餘環流的東側。持續的水汽輸送到陸地遇到地形擡升或者觸發強對流系統就會產生強降水,有時會造成相當於颱風本身甚至超越颱風本身的降水強度。比如2023年“杜蘇芮”殘餘環流在華北以及“三巴”在華南造成的極端降水都是類似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殘餘環流雖可造成強降水但沒有強風,因此應主要防範強降水帶來的城鄉積澇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不僅如此,農業方面也需關注“摩羯”殘餘環流所帶來的影響。預計8日至10日,廣西西南部、雲南南部等地的短時強降水和雷暴大風容易造成沿河及低窪農田積水、作物倒伏、經濟林果枝葉損傷和落果增多等,還會引起水產養殖泛塘、漫塘和設施損毀。

對此,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錢永蘭建議,農區雨後及時查田,漬澇地塊及時排出田間積水,清洗扶正禾苗、扶正甘蔗等倒伏作物,及時清理果樹斷枝殘葉,損毀農田及時改種、補種,以減少損失。沿海養殖業要做好防風措施,確保養殖水體溶氧充足,及時排水,防止跑魚發生;在臺風過後,檢查養殖設施,及時維修受損設施,排除潛在的安全隱患,及時打撈死亡魚蝦,進行池塘清理和消毒,儘快恢復生產。(經濟日報記者 沈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