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問題的前世今生

科索沃至今仍然是巴爾幹地區最不穩定的因素,沒有之一。1999年科索沃戰爭之後, 科索沃實質上已經從塞爾維亞獨立, 並最終於2008年宣佈獨立建國。儘管今天的科索沃是以阿爾巴尼亞人爲主, 但境內靠近塞爾維亞邊境地區,仍然生活着數萬塞爾維亞人。爲了表達對母國塞爾維亞的支持, 在這些塞族生活的地方至今仍然使用塞爾維亞車牌。

這就讓阿爾巴尼亞人爲主題的科索沃當局非常不滿。今年七月, 科索沃當局宣佈將於9月1日廢除塞爾維亞車牌,引起當地塞族的強烈不滿, 塞族在當地用重型卡車設置路障, 禁止科索沃當局進入。塞爾維亞爲了支持科索沃塞族同胞, 也在邊境實行軍演,雙方局勢劍拔弩張, 在四天前,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甚至下令全國武裝部隊做好戰爭準備。

塞族設置路障阻止科索沃警察進入

一時之間, 已經過去二十多年的科索沃問題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

那麼科索沃問題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科索沃爲什麼要從塞爾維亞獨立?塞爾維亞又爲何對科索沃耿耿於懷?今天,曉張就跟大家深度剖析一下科索沃危機的前世今生。

這事要從一千五百年前的一場民族大遷移說起。

公元4到6世紀,大概相當於我們魏晉南北朝的世紀,居住在波蘭維斯瓦河的人數衆多的斯拉夫人開始走出河谷, 向四周遷移。其中一支向東遷移,被稱爲東斯拉夫人,成爲今天烏克蘭和俄羅斯人的祖先, 另一部分人向西遷移,被稱爲西斯拉夫人, 是今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人的祖先。另外一批人長途南下, 一支遷移到今天的巴爾幹半島一帶, 被稱爲南斯拉夫人,他們來到巴爾幹半島, 融合同化了當地的部落, 經過一千多年的融合變遷, 演變成了今天巴爾幹半島諸多國家的民族。

今天的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馬其頓人等等都是南斯拉夫人演化的分支。南斯拉夫人爲什麼會演化成這麼多的民族, 我們稍後再講。

講巴爾幹問題就離不開南斯拉夫人的歷史。

南斯拉夫人大量的遷入和東羅馬帝國的衰落也不無關係。

公元542年,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瘟疫(查士丁尼瘟疫)襲擊了當時的東羅馬帝國, 這場瘟疫前前後後導致當時擁有2500萬人口的東羅馬帝國損失了40%左右的人口,並徹底終結了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的擴張步伐。由於人口大量死亡, 城鎮被大量破壞,經濟極度衰落, 無力負擔沉重的軍隊。查士丁尼被迫削減軍隊,收縮統治範圍。西羅馬滅亡以後被納入東羅馬統治的意大利地區就是這一時期被放棄的 。

科索沃地區也是在這場瘟疫下,人口大量死亡,許多城鎮變成了無人區。

南斯拉夫人就是這一時期開始成批遷入巴爾幹, 而科索沃地區殘餘的本土居民伊利里亞人,要麼被迫南遷,要麼被融入到南斯拉夫人中,順便提一句, 伊利里亞人是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在這場民族大遷移結束以後, 科索沃地區和大部分巴爾幹其他地區一樣, 成爲南斯拉夫人的天下。

在這一段時間裡, 巴爾幹地區屬於東羅馬帝國,也就是被稱爲拜占庭帝國的統治時期。東西羅馬分裂以後, 基督教教會也一分爲二,西羅馬教會信奉天主教,輻射地主要在意大利以及西歐和中歐一帶,而東羅馬教會信奉東正教,輻射地主要是東歐以及今天的俄羅斯一帶。

公元六世紀的巴爾幹地區

南斯拉夫人大批量遷移到巴爾幹半島以後, 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下, 逐漸接受了東正教。這一點大家要記住, 它將成爲日後導致南聯盟劇變的一個重要前因。

在東羅馬帝國退出在巴爾幹的統治以後, 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族羣先後建立了很多個國家,像今天我們看到的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都在那時候先後建立過國家。曾經的建國記憶或許也是90年代南斯拉夫解體以後他們的基因。

公元1166年,一個名叫斯特凡·尼曼雅的人建立了塞爾維亞大公國,塞爾維亞進入了尼曼雅王朝時期。隨後尼曼雅和他的後人逐漸吞併周邊地區, 並擊退了佔有科索沃地區的保加利亞王國。1331年, 斯特芬·杜尚繼承了塞爾維亞公國, 在他的征戰下,塞爾維亞公國四處征戰, 建立起統治巴爾幹三分之二區域的塞爾維亞王國。

隨後的兩百多年裡, 塞爾維亞大公國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塞爾維亞王國統治者都長期居住於此, 科索沃的普里茲倫甚至成爲塞爾維亞王國的首都。1345年他自封爲皇帝。隨後,他又被東正教會加冕爲"塞爾維亞與希臘人、保加利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的皇帝",即保護者的稱號。帝國的首都一開始定居科索沃的普里茲倫, 後來雖然遷到今天馬其頓的首都斯科普里。科索沃地區已經成爲塞爾維亞王國的核心統治範圍。

講到這裡大家或許已經明白, 對塞爾維亞而言, 科索沃地區是他們的龍興之地。就好比黃河在我們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一樣。

故事原本很美好。但1389年6月的一場戰役改變了一切。

杜尚去世以後,繼任者軟弱無能, 塞爾維亞王國像當年的法蘭克王國一樣淪爲多個王公貴族封地的鬆散聯合體。

彼時,來自中亞的土耳其人已經將擴張步伐推進到巴爾幹地區。儘管滅掉東羅馬帝國還要等到下一個世紀的1453年, 但此時的土耳其人已經開始繞過東羅馬首都開始了對巴爾幹半島的征服。

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滅亡前夕的巴爾幹半島。

在土耳其人的威脅下, 塞爾維亞王國的各個封地聯合起來, 在國王拉扎爾大公的率領下在科索沃平原與奧斯曼土耳其皇帝穆拉德一世率領的軍隊爆發了一場決戰。這就是一直銘刻在塞爾維亞人心中的科索沃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儘管塞爾維亞貴族出身的奧比利奇成功刺殺了奧斯曼皇帝穆拉德一世, 但後者的次子巴耶塞特馬上在軍中即位,並率領奧斯曼軍隊徹底擊潰了塞爾維亞軍隊。

這張戰役讓塞爾維亞的軍事貴族成員損失殆盡, 無力在組織其防衛力量保衛塞爾維亞。在強大的威脅面前, 塞爾維亞的各個封地最終屈服,塞爾維亞淪爲奧斯曼帝國的附庸, 被迫被後者統治五百年。科索沃也是在這一時期被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統治。

歷史在這個時候開始走向分水嶺。

奧斯曼帝國在科索沃地區爲了推行伊斯蘭教,對非穆斯林徵收重水, 並規定只有穆斯林纔有權進入上層社會,因此科索沃地區大量的塞爾維亞人開始向西遷移, 去接受統治巴爾幹北部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 畢竟後者信奉的也是基督教。跟塞爾維亞人的倔強相比, 科索沃南方的阿爾巴尼亞人則選擇改信伊斯蘭教,接受奧斯曼帝國的教化。

實際上這種政策不僅僅是在科索沃地區推行,而是在整個巴爾幹半島推行,因此造成了更大範圍的民族遷移,諸多南斯拉夫族羣向西方遷移到克羅地亞一帶, 這也導致了今天這個地區各種民族交錯分佈的局面。奧斯曼的統治是造成後世南斯拉夫解體以及各國內戰的一大原因。

科索沃地區的民族就這樣再一次發生了變化。塞爾維亞人遷走以後, 大量來自相鄰的阿爾巴尼亞的阿爾巴尼亞人填充了這一地區, 改變了科索沃的民族構成。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最終成爲這一地區的主體民族。

更爲可怕的是, 原本當時巴爾幹地區的民族之間,並無太大差距,但伊斯蘭教的加持, 給阿爾巴尼亞人的血液裡諸如了更爲堅定的民族基因。

奧斯曼帝國的擴張也在1683年的和奧地利的維也納之戰中終止, 巴爾幹地區也就這樣成爲了西方世界和東方世界的分水嶺以及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教世界的分水嶺。這種分裂也成爲這一地區日後爭端不斷的基因。

19世紀後期, 隨着奧斯曼帝國淪爲“西亞病夫”,帝國對各地的控制也相應的減弱,西方各殖民帝國的勢力也開始深入這一地區,迫於西方壓力, 1867年, 奧斯曼軍隊退出塞爾維亞,1882年塞爾維亞王國重新得以建立, 並在此在巴爾幹地區擴張, 成爲這一地區最強大的本地力量。

1912年, 塞爾維亞和希臘、黑山、保加利亞組建巴爾幹同盟,與奧斯曼土耳其爆發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巴爾幹同盟動員了95萬的兵力,而土耳其人則動員了85萬的兵力,但是最終土耳其人戰敗,退出了在巴爾幹半島的統治。而阿爾巴尼亞人也在戰爭中發動起義, 獲得了獨立,但隨後在英、法、奧、德、俄、意參與的倫敦會議上, 阿爾巴尼亞佔有的科索沃被劃分給塞爾維亞。

由於巴爾幹同盟內部特別是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在對馬其頓地區存在爭端, 巴爾幹同盟內部在第二年爆發了戰爭,被稱爲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塞爾維亞和希臘組成聯軍, 擊敗了保加利亞,馬其頓地區被分成一分爲三, 分別被劃給了保加利亞和希臘以及塞爾維亞。

順道提一句, 今天的北馬其頓王國就是在塞爾維亞分得的馬其頓部分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1912年前後的巴爾幹地區

而科索沃,由於當時塞爾維亞王國的強大,以及泛南斯拉夫主義的影響, 作爲塞爾維亞王國的龍興之地, 就這樣被被迫迴歸。但物是人爲, 此時的科索沃已經是一個以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爲主體的地區。

南部的阿爾巴尼亞王國懷恨在心。

講到這裡,就需要跳出巴爾幹, 來看一下當時的國際局勢。

隨着奧斯曼帝國退出巴爾幹地區, 從大國的角度,這裡就形成了新的權力真空。此時已經合併了匈牙利的奧匈帝國馬上就覬覦上這裡, 畢竟不論是從距離上還是從文化上, 奧匈帝國都有動力征服這一地區。而當時的沙皇俄國, 爲了保障自己在黑海的出海口, 也試圖控制巴爾幹地區。加上當時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已經形成, 域外勢力德國自然要支持自己的盟友奧匈帝國, 而英法則堅定的支持俄國。

隨着塞爾維亞拿下科索沃和北馬其頓,加上三國協約的支持, 國力日漸強大, 這就讓相鄰的奧匈帝國如芒在背。雙方在這一地區的爭端日漸白熱化。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費迪南大公夫婦訪問六年前剛吞併的波黑首府薩拉熱窩,這一天剛好是塞爾維亞人的國恥日, 即當年科索沃戰役的失敗的日子。費迪南大公無形中踩到了塞爾維亞人的敏感神經, 訪問當天被波黑境內的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刺殺。儘管並沒有證據證明這件事跟塞爾維亞王國有關, 但憤怒的奧匈帝國還是向塞爾維亞宣戰, 作爲後者的盟國, 俄羅斯也立刻實行總動員。各協約國和同盟國紛紛加入己方陣營宣戰。

一戰就此爆發。

當然我們今天的重點不是一戰, 所以這裡一帶而過。

一戰以同盟國戰敗而結束, 奧匈帝國解體,分裂爲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而它曾經控制的位於巴爾幹地區的波黑和克羅地亞以及斯洛文尼亞和塞爾維亞,則以聯邦的形式組成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成立南斯拉夫王國。這個國家在二戰爆發時遭到德國的攻擊, 淪爲軸心國的傀儡。

直到二戰結束, 由強人鐵托領導的南聯盟共產黨將上述幾個國家聯合起來建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巴爾幹地區除了文化上差距較大的阿爾巴尼亞、希臘、保加利亞, 第一次在共產黨的組織下統一爲一個多民族國家。

儘管鐵托作爲這個國家的領導人, 被賦予了非常崇高的地位, 但是在局外人的我看來, 這位政治強人對南斯拉夫後來發生的苦難幾乎要付全部的責任。

鮮有人知的是, 鐵托是一名克羅地亞人,而南斯拉夫是一個以塞爾維亞人爲主體的國家。因此這名優秀的共產主義者並沒有跳出自身的侷限性。爲了打壓塞爾維亞,他對當時政府中盛行的“大塞爾維亞主義”進行了清理,正是在後者的凝聚下, 巴爾幹地區才得以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國家。1966年到1970年, 鐵托甚至清除了近4萬名塞爾維亞幹部。

在制度上, 早在1946年國家剛建立, 推崇民族自決的鐵托就人爲的將塞爾維亞境內匈牙利族聚居的伏伊伏丁那和阿爾巴尼亞族聚居的科索沃地區提升爲自治省級別,甚至將塞爾維亞境內的馬其頓地區分離出塞爾維亞,將其提升到和塞爾維亞同級別的加盟共和國級別。

到今天爲止,我們知道除了匈牙利族聚居的伏伊伏丁那地區, 科索沃和馬其頓都已經獲得了實質性的獨立。

在此之外更絕的是, 1973年,鐵托將境內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人爲的提出來劃分成一個單獨的民族, 這就是今天的波斯尼亞族。這羣原本被稱爲塞爾維亞人的穆斯林就這樣突然成了加盟共和國波黑的主體民族,而波黑境內的塞爾維亞族也就淪爲了少數民族,也正是他的這個安排, 南斯拉夫解體以後在波黑境內爆發了波斯尼亞族和塞族曠日持久的內戰,造成二十多萬人死亡的慘劇。

科索沃自治省也在1973年以後獲得了更多的自治權。由於歷史上的原因, 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向來不合, 加上科索沃地區的經濟水平遠遠落後於聯盟內的其他地區,這就讓科索沃的分離主義有逐漸擡頭的趨勢。

這種趨勢在強人鐵托在世的時候,還能因爲其巨大的聲望被壓制,等到1980年5月鐵托去世以後, 這種趨勢就已經無法避免的開始氾濫了。

鐵托逝世的第二年, 科索沃地區的青年學生開始遊行示威,要求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出去。遊行示威和警察之間的流血事件頻繁發生。塞爾維亞人認爲科索沃是他們心中的聖地, 而實際上到1991年, 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已經佔比達到89%。這種差距讓當地的塞爾維亞族人日益感到被排斥和孤立, 因此大量的遷出科索沃。這就讓在科索沃本就佔據少數的塞爾維亞人更加減少。

1991年開始, 作爲東歐劇變的一部分,社會主義 的南斯拉夫解體, 六個加盟共和國中, 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以及波黑和北馬其頓共和國先後宣佈獨立, 塞爾維亞和黑山則選擇繼續堅持社會主義路線, 合併組建了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

在這種大趨勢下, 科索沃的獨立傾向也備受鼓舞。但是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 科索沃在塞爾維亞人心中的地位不是任何一個加盟共和國可以比擬, 從民族感情上說:“科索沃作爲歷史上第一個塞爾維亞王國的誕生地,誰放棄了它,誰就會在塞爾維亞人心目中成爲千古罪人”。

在科索沃的歸屬上, 塞爾維亞人認爲他們的祖先在12世紀就在這裡建立了塞爾維亞王國,而阿爾巴尼亞人是在近代奧斯曼帝國入侵以後在遷移到這一地區。但阿爾巴尼亞人堅持認爲在南斯拉夫人來到這裡之前, 自己的祖先伊利里亞人就在這裡世代居住,因此科索沃自古以來就是阿爾巴尼亞人的領土。

寫到這裡,我突發奇想, 如果土耳其人跑來說我們的內蒙新疆自古以來就屬於他們大突厥的領土, 我們該怎麼辦?

歷史歸屬問題向來是要靠拳頭講話的, 猶太人拳頭硬,可以拿回他們失去兩千多年的巴勒斯坦, 而阿拉伯人拳頭不夠硬,住了一千多年還是要被趕出世代居住的土地。塞爾維亞或許屬於前者, 但是在講究人權的現代社會,它也沒有魄力將阿爾巴尼亞人趕出科索沃,更何況, 科索沃問題早就被西方國家盯上, 成爲一個國際形的地方熱點。

波黑戰爭爆發以後, 塞爾維亞開始有意識的向科索沃移民, 以增強塞爾維亞人的數量, 但這個辦法在現代社會顯然有些後知後覺,不僅沒有解決問題, 反而激化了當地的矛盾。

隨後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開始組織游擊隊, 襲擊駐守科索沃的塞爾維亞軍隊和警察。一直持續到1998年,衝突越來越激烈,塞爾維亞失去耐心, 開始在科索沃動員軍隊。

緊接着就是人權鼻祖美利堅出現, 要求維持科索沃的自治地位, 並主導北約對南聯盟進行武力威脅。但這個要求不僅是塞爾維亞, 就連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也無法接受,科索沃阿族的主張是成立獨立的共和國,合併到南邊的阿爾巴尼亞共和國中。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 199年, 美國主導的北約以南聯盟侵犯人權爲由對南聯盟實行禁運和轟炸, 甚至一誤炸爲由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導致三名記者犧牲。我記得那時候我才九歲, 看新聞知道這件事後, 就已經知道在田間地頭玩遊戲的時候模擬轟炸美國大使館。這段兒時記憶一直到今天都記憶猶新, 並在每次看到科索沃相關的新聞時想起。

科索沃戰爭以後, 南聯盟屈辱的接受西方國家的條件,從科索沃撤軍,儘管科索沃在2008年宣佈建國並沒有獲得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承認, 但是這種獨立已經形成實質的效果。塞爾維亞可以永遠宣稱不放棄主權, 但在現有的條件下, 科索沃的獨立已經很難再改變。

不要被西方國家的民族自決觀帶偏了, 在科索沃,他們支持民族自決,主張科索沃的未來由科索沃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決定,但是在波黑,他們卻轉而支持波斯尼亞族和克羅地亞族, 否定了當地塞爾維亞族的民族自決。實際上,在任何地區,任何國家, 民族自決都是一個僞命題。

科索沃問題演變至今,有錯綜複雜的歷史原因,也有近現代南斯拉夫的管理問題, 更有現代大國干涉的影子,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 儘管科索沃實質獲得了獨立, 但是科索沃人失去的生命和落後的經濟水平, 纔是居住在科索沃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實實在在的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