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年底迎來體檢高峰,一旦發現腸息肉該怎麼辦?

每年到了年底,往往是體檢的高峰期。一些人會在做消化內鏡時發現息肉——這個息肉到底要不要緊?有沒有癌變的可能?下面,帶大家來了解下結直腸息肉防治的知識。

結直腸息肉是指生長在結腸或直腸黏膜表面,並向腸腔內突出的一類隆起性病變。這些病變在未明確病理性質前,通常統稱爲息肉。結直腸息肉可以是腫瘤性或非腫瘤性的,包括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等多種類型。其中,腺瘤性息肉被認爲是最重要的癌前病變,約90%的結腸癌都是從腺瘤性息肉逐漸發展而來。

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從正常黏膜到晚期惡性腫瘤的轉變,中間會經歷息肉、腺瘤、上皮內瘤變和早癌等多個病理過程,這一過程可能長達數十年。因此,早期發現和處理結直腸息肉對預防結直腸癌具有重要意義。

一、結直腸息肉的症狀與診斷

大多數結直腸息肉在早期並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常常被忽略。當息肉較大或發生癌變時,患者可能出現大便次數增多、黏液便、便秘、腹痛、腫物自肛門脫出、貧血等症狀,偶爾還會出現腸套疊、腸梗阻等。

由於大多數結直腸息肉沒有症狀,因此診斷通常依賴於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是目前結直腸息肉診療最常用的手段,通過內鏡可以直觀地觀察到息肉的位置、大小和形態,並進行活檢以確定其病理性質。

不是所有的結直腸息肉都會癌變。腺瘤性息肉被認爲是最重要的癌前病變,但其他類型的息肉如炎症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等也有一定的癌變率,但相對較低。因此,發現息肉後應及時切除並進行病理化驗,以確定其是否有癌變傾向。

二、結直腸息肉的發病原因

結直腸息肉的發病原因多種多樣,包括飲食、遺傳、腸道炎症、膽汁代謝紊亂等多種因素。

1、飲食因素: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性飲食者,結直腸息肉的發生率明顯增高。脂肪攝入過多,特別是膳食中脂肪類成分超過40%,是形成大腸息肉的一個重要因素。相反,食物中纖維多則有助於降低結直腸息肉的發生。

2、遺傳因素: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家族成員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時,其他成員發生結直腸息肉的可能性也明顯升高。此外,某些多發性息肉的發生也與遺傳有關,患者可能從父母生殖細胞內遺傳得到有缺陷的抑癌基因。因此有家族遺傳病史的患者需要引起自身重視。

3、腸道炎症:結腸黏膜的慢性炎症病變是導致炎症性息肉發生的主要原因。腸道長期處於炎症狀態,潰瘍面周圍組織癒合形成疤痕或導致肉芽組織凸起,逐漸收縮,形成息肉。這些炎症病變多見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腸道血吸蟲以及腸結核等等。同時,大便中粗渣、異物等其他因素或者長期便秘者經常服用刺激性瀉藥反覆刺激腸壁也會破壞腸黏膜,形成息肉。

4、膽汁代謝紊亂:膽汁酸及其代謝產物脫氧膽酸和石膽酸具有誘發結直腸黏膜產生腺瘤性息肉或癌變的作用。胃十二指腸潰瘍行胃空腸吻合以及膽囊切除術後患者,大腸內膽汁酸的含量增加,可能增加息肉的發生風險。

5、基因異常:家族性息肉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特定的遺傳基因突變,特別是APC基因的突變。這種基因突變會導致細胞生長失控,形成息肉。

總而言之,結直腸息肉作爲腸道內的一種常見病變,如果不加以控制,有可能發展爲惡性腫瘤。然而,通過積極調整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有效預防腸息肉的發生,還能控制其進一步發展,做好生活方式的全面管理,可以大大降低腸息肉的發生率。

三、如何調整生活方式預防腸息肉

目前,重要且行之有效的生活方式調整有如下幾種:

1、健康飲食

飲食是影響腸道健康的重要因素,選擇綠色有機食品。

其次,飲食應清淡,避免過多攝入鹹而辣的食物,以及過熱、過冷、過期和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應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鹼量高的鹼性食品。

同時,要少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減少紅肉的攝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膳食纖維經細菌發酵所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可能對結直腸有保護作用。

2、規律作息

生活規律對於預防腸息肉至關重要。不規律的生活習慣,會加重體質酸化,增加患腸息肉的風險。良好的作息習慣,包括早睡和保證充足的睡眠,建議成年人每晚睡眠時間在7-9個小時爲宜,最好在晚上11點之前入睡。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身體修復和免疫系統的強化,降低發生腸道疾病的風險。

3、戒菸限酒

菸草和酒精是腸道健康的隱形殺手。吸菸和飲酒會增加患息肉和腸癌的風險。因此,戒菸限酒是預防腸息肉的重要步驟。戒菸不僅能降低癌症風險,還能改善整體健康狀況。而限酒則能減少酒精對腸道的刺激,降低息肉的發生率。

4、積極運動

運動是預防腸息肉的重要手段。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幫助體內有毒物質的排出。同時,運動還能增強胃腸蠕動,改善便秘,避免糞便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刺激腸黏膜增生,從而引發息肉。建議成年人每週進行3-5次有氧運動,每次不低於30分鐘,每週的總運動時間達到150分鐘左右。如健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打羽毛球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5、樂觀心態

情緒與胃腸道健康密切相關。長期處於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壓力過大的狀態,會影響到胃腸功能穩態,增加炎症,使腸黏膜受損而形成息肉。因此,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應對壓力,對預防腸息肉具有重要意義。當出現不良情緒時,可以通過適當的運動、深呼吸、聽音樂、積極的自我暗示等方式來放鬆心情,舒緩壓力。

6、定期體檢

定期進行胃腸鏡檢查是預防腸息肉的重要手段。胃腸鏡檢查可以直觀觀察腸道黏膜的病變情況,判斷病變的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並在發現病變後進行活檢,進一步證實病變的性質。

四、結直腸息肉的治療

發現了結直腸息肉也無需緊張,應根據息肉的大小、數量和病理類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以下是幾種常用的治療方法:

1、內鏡治療:內鏡治療是目前結直腸息肉的常規治療方法。根據息肉的大小和病理類型,選擇合適的內鏡切除方式,如活檢鉗切除、冷圈套息肉切除術、熱圈套息肉切除術、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內鏡下黏膜分片切除術(EPMR)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等。內鏡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併發症少等優點。

2、手術治療:對於經病理檢查證實有癌變或疑有癌變、內鏡下無法完全切除的息肉,以及腺瘤較大、數量較多密集分佈於某一腸段的患者,應採用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可以徹底切除病變組織,降低復發和癌變的風險。

3、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用於輔助治療和緩解症狀。例如,對於有炎症性息肉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炎藥物進行治療;對於便秘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通便藥物以保持大便通暢。

結直腸息肉切除後有可能復發。部分患者腸息肉切除後仍易復發,而且復發時發生的位置和性質都可能不一樣。因此,切除後需要定期進行復查,及時發現並處理復發息肉。結直腸息肉切除後需要根據醫生的囑咐適當休息,休息時應避免長時間臥牀導致靜脈血栓,儘早恢復日常活動,1個月內不能進行負重工作及劇烈運動。具體休息時間還需根據個人情況和醫生建議進行調整。

另外,結直腸息肉切除後,需要定期進行復查。複查內容包括結腸鏡檢查、病理活檢等,以評估治療效果和及時發現復發或癌變。複查頻率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有復發或疑似癌變,應增加複查次數。通過定期複查,可以及時發現並處理復發息肉,降低癌變風險。

結直腸息肉是結直腸癌的重要癌前病變,其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飲食、遺傳、腸道炎症等。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篩查和及時治療,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結直腸息肉的發生和發展。

大家一旦發現結直腸息肉,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並進行適當的護理和複查。通過綜合防治,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的風險,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