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專業化:軍事化教育的浴火重生

操作先進裝備所需之腦力、體力、意志力,就是專業化的展現。圖/張俊哲

張俊哲

在撰稿前,我上網查閱民衆對「軍事化教育」的看法。果不其然,「嚴格、守紀、無聊、僵化」等刻板印象仍然存在,甚至帶有管教過當的意味。然而,卻很少有人觸及「軍事行動」、「軍事教育」與「軍事化教育」的關聯。試問:若軍事行動的終極目的是維和、求勝,那麼軍事教育的存在,以及軍事化教育的衍生,又何罪之有?

事實上,「軍事教育」只是「軍事化教育」的起源,而非終點。與其他類型的教育一樣,軍事化教育也需檢討改進,與時俱進。然而,它不應長期被污名化。否則軍事教育的品質將難以提升,全民國防的共識也不易凝聚,甚至連學校教育的本質都會被扭曲,實非社稷之福!

根據相關報導,軍事化教育包含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強調團隊合作、重視時間管理等特點。支持者認爲,這四大特點不僅有助部隊戰力的提升,亦適用於民間團體和教育機構的營運。然而,反對者則認爲軍事化教育過於僵化,有礙人格的發展與創造力的發揮。

有趣的是,在正反意見的攻防中,「專業化」這個元素卻鮮少被提及,導致雙方觀點缺乏交集,甚至淪爲意識型態之爭;這對團隊戰力和個人創意,皆無助益。其實,軍事化教育的本質正是專業化教育,須倚賴紮實的訓練與使命必達的信念。我尚未見過一個紀律渙散、得過且過的部隊或公司能打勝仗、賺大錢;而賞罰不公、僵化腐敗的團體能成大功、立大業的案例,也從未聽聞。因爲,這些團體連最基本的營運管理都不夠專業。

在正式服役和加入實驗室之前,我曾對重複練習的訓練方式不以爲然,認爲這類教育只會將人轉化成機器,同時扼殺創意。然而親身經歷後,我方能深刻體會「知易行難」的痛苦,以及「熟能生巧」的愉悅。不久前的巴黎奧運會上,麟洋配的絕地反擊、柯瑞的精妙跳投,還有阿湯哥在閉幕式的高空一躍,都是「熟能生巧」的最佳詮釋。我相信,他們的創意表現,源自比軍事訓練更爲嚴苛的自主訓練。

歸根結柢,唯有主動學習、澈悟篤行、化苦爲補、樂於精進,方能邁向專業化。如果專業養成的過程被視爲服役,那麼所有專業人士都應正在服役中。當然,霸凌絕不見容於專業化的訓練,因爲它是軍事化教育被污名化的禍首,也是推行「愛的教育,鐵的紀律」的絆腳石。

許多人將臺灣蓬勃的半導體產業視爲「護國神山」,但歷史告訴我們,國祚延續的基石永遠是「人民」與「國防」。正因數十年來全體國軍的守護,科技產業才能免於戰火,穩健向前。在全球競爭白熱化的時代,不僅科技業要持續精進,肩負保家衛國的軍事教育與國防科技,更應落實專業化,重塑新風貌,打造新典範,讓軍事化教育能浴火重生。(作者爲臺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