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以韌性因應地緣政治地震衝擊
最近地震衝擊臺灣,引起全世界關注,焦點包括對供應鏈影響,特別是半導體產業。雖然地震強度是九二一以來之最,但死傷人數不多,說明臺灣有堅強韌性與防禦能力,對於如何因應危機已有經驗,贏得國外高度肯定。
但相對於自然災害,西方對臺灣因應地緣政治風險的能力,就沒有這麼肯定。最近美國在臺協會主席羅森伯格訪臺,乃上任一年第五次造訪。原因並非由於馬英九前總統訪問大陸,而是「習拜通話」後,中美高層互動升溫;美國不希望臺灣在這個節骨眼,變成麻煩製造者,但也要安撫臺灣,表示對臺支持不變。
習近平對拜登強調,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希望美方積極以行動表態不支持臺獨,這是合作前提。美國有聽進去,施壓蔡政府取消金門實彈射擊軍演;引線拆除後,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訪問中國,落實兩國元首共識,中國商務部代表也訪美出席副部長級會議。
在中東戰爭失控當下,中美關係維持至關重要,不容有任何閃失。除兩岸關係外,還牽動到美國亞太區域佈局。近期美國指派日本通谷立言擔任下一任美國在臺協會處長,說明日本未來在美臺間重要性。美國除了在科技上圍堵中國,更以「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擴張到臺海,未來再納入日本,代表對中策略軟硬兼施,誰說情勢不緊張?
習近平在此時主動邀請馬英九訪陸,希望緩和兩岸緊張關係、維持臺海和平。目前臺灣政黨無人能與大陸對話、而不被貼上標籤;馬與其說代表國民黨,更多是其個人。重點不在於馬的身分,而是大陸對馬民族情懷及堅持九二共識的肯定,美國務院也肯定馬習會有助改善兩岸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賴清德五二○演說非常關鍵,必須能看懂大勢。美國目前不希望和中國起衝突,大陸也對美友善、同時對臺遞出橄欖枝,因此臺灣必須對陸表達「善意」。這對賴清德來說很難,不符合其原則;如過度堅持主權尊嚴,將定調未來政策,離和平漸行漸遠。如何內外平衡、長短兼顧,非常困難。
臺灣處在地緣政治地震帶中心,除兩岸議題外,另外關鍵就是半導體。習近平對拜登表示,若美方執意打壓中國高科技發展,不會坐視不管。近期晶片功能大幅提升,美國進一步限制對中出口,中美AI差距有可能拉開,關鍵在臺灣。中國的籌碼就是市場,如果中美臺不能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大陸不會坐以待斃,權衡輕重後會出手,這是目前最尖銳的訊號。
大陸的機會,在於川普上臺和中東戰局。去年舊金山會晤上,習近平提兩岸「和平統一」,美國支持和平、不同意統一,關鍵在於代價。川普是談判高手,懂得利益交換;今天美國需要中國,超過中國需要美國。但談判要靠時機,二○二五年可能是習「和平統一」的窗口,外在條件對其有利。到了二○二七年,中美軍力差距加大,若兩岸關係惡化,臺海危機將升高。
臺灣人民必須去除心理上的「三害」,包括逢中必反、自欺欺人和迷信美國,認爲現狀可以維持、美國是真心愛臺。臺灣有「避戰」的心理準備,沒有「備戰」的行動準備;有「引戰」的無知勇氣,沒有「止戰」的策略思考。現實是,大陸不想戰、臺灣不願和、美國不敢亂。下一次地緣政治地震來襲,將會非常激烈,就看我們如何展現智慧與韌性!(作者爲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副董事長、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