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五週年丨研發篇:研發人員規模超23萬名,企業平均授權發明專利增幅近2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實習生殷新宇 上海報道

科創板自2019年設立以來,就肩負起推動中國科技進步發展的重要使命。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的研發創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科創板不僅推動了傳統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也有助於提升整體經濟的創新驅動力。

從總體研發投入角度來看,科創板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發投入保持高水平。2023年,573家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總金額達到1561.2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4.3%。其中,百濟神州(688235.SH)、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三家企業的研發投入金額超50億元(百濟神州128.1億元、晶科能源68.9億元、天合光能55.3億元),居於行業領先地位。

以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科創板自開市以來,其研發投入總額也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相關機構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的時間裡,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超過4200億元,顯示出科創板在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方面的長期承諾和努力。

跟蹤首批25家公司研發進度

在研發支出佔比方面,2023年科創板公司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重的中位數爲12.2%,顯示出科創板公司對新科技研發的重視。爲了更好反映科創板對企業研發的支持作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選取了首批在科創板上市的25家企業,深入剖析這些企業自上市以來在研發投入佔比方面的變化。

新光光電(688011.SH)、瀾起科技(688008.SH)、虹軟科技(688088.SH)、航天宏圖(688066.SH)和交控科技(688015.SH)等企業在研發支出上表現突出。其中,虹軟科技的研發支出佔比從2019年的34.75%逐年增加至2023年的54.11%;新光光電、瀾起科技和交控科技同樣在研發上不斷加碼,新光光電的研發支出佔比從2019年的13.36%增加至2023年的25.92%;瀾起科技由2019年的15.36%增加至2023年的29.83%,交控科技從最初的6.85%持續增長至14.11;航天宏圖前期數據雖然徘徊在14%-15%區間內,但在2023年顯著增至21.03%。

中微公司(688012.SH)、安集科技(688019.SH)、容百科技(688005.SH)和西部超導(688122.SH)等企業研發佔比呈現出一定的下降趨勢,但下降幅度均控制在1%-3%的區間內。然而,企業的研發支出總額佔營業收入比例並不能作爲衡量其研發投入的唯一標準,還需要結合具體數值進行參考。例如,中微公司的研發支出佔比雖然由21.81%下降至20.15%,但其研發支出數額卻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由2019年的4.25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2.62億元,增幅達8.37億元。安集科技的研發支出佔比雖然下降了1.05個百分點,但其研發支出總額從0.58億元增加至2.34億元。

科研人才隊伍超23萬名

人才是推動企業和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截至2023年末,科創板公司已匯聚超過23萬名的科研人才隊伍,爲公司的科技創新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首批在科創板上市的25家公司爲研究對象,深入分析五年來研發人員的數量變化。

從整體來看,大部分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都有所增長,表明這25家公司極爲重視技術創新和產品的更新換代。增速最快的企業是天宜上佳(688033.SH),從2019年的35人增加到2023年的228人,增長幅度約爲550%。睿創微納、安集科技、鉑力特(688333.SH)、嘉元科技、杭可科技(688006.SH)的研發人員數量也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增長幅度均超過200%,顯示出這些企業對於研發的重視程度。其中睿創微納從2019年的393人增長至2023年的1262人;安集科技從74人增長至236人;鉑力特從154人增長至494人;嘉元科從88人增長至265人;杭可科技從344人增長至1113人。

此外,虹軟科技、新光光電、光峰科技(688007.SH)、福光股份(688010.SH)、中國通號(688009.SH)5家企業的研發人員佔比雖然波動較小,保持在0%至30%之間,但整體穩定。具體而言,虹軟科技的研發人員數量從2019年的452人微增至2023年的566人左右;新光光電從149人穩步增長至約200人;光峰科技保持在387人至428人之間;福光股份的研發人員數量穩定在250人左右;而中國通號則一直維持着龐大的研發團隊,人數從4235人緩慢增長至4345人。

平均擁有136件授權發明專利

專利成果是衡量一家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上的重要尺度。智慧芽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21日,573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專利申請總量爲25.7萬餘件,有效專利總量爲14.2萬餘件,授權發明專利總量爲7.8萬餘件。平均每家企業專利申請量約爲449件,平均有效專利量約爲248件,平均授權發明專利量約爲136件。

對比截至2023年7月21日科創板開市四週年當日的數據,彼時的546家科創板企業的平均專利申請量約爲397件,平均有效專利量約爲218件,平均授權發明專利量約爲114件。

綜合來看,科創板上市企業在專利申請量、有效專利量以及授權發明專利量三項數據的平均值上均呈現穩步上漲的趨勢,分別同比增長約13.1%、14.1%和19.8%。可見,科創板上市企業的專利實力不斷提升,持續擦亮“硬科技”底色,且其中平均授權發明專利量的增長最爲顯著。

與其他板塊相比,截至7月21日,A股主板上市企業的專利申請總量中位數爲98件,有效專利量中位數爲43件,授權發明專利量中位數爲12件。創業板上市企業的專利申請總量中位數爲140件,有效專利量中位數爲74件,授權發明專利量中位數爲23件。北交所上市企業的專利申請總量中位數爲89件,有效專利量中位數爲55件,授權發明專利量中位數爲12件。科創板上市企業的專利申請總量中位數爲210件,有效專利量中位數爲114件,授權發明專利量中位數爲53件。在上述三項指標中,科創板均顯著高於A股其他板塊,尤其是授權發明專利。

依照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據智慧芽統計,573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分佈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的企業數量排名靠前,依次有233家、116家、83家、64家和28家。上述產業企業的專利申請總量分別爲11.4萬餘件、4.1萬餘件、4.6萬餘件、1.4萬餘件和1.9萬餘件。

在上述五大產業中,從企業平均專利申請量來看,排名依次爲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和新材料產業,分別約有710件、564件、491件、360件和229件。相較於科創板開市四週年時各戰新產業企業的平均專利申請量,在這五大產業中,新能源產業企業的平均專利申請量同比增幅最高,達到了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