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問世六年:打造新質生產力矩陣,邁入新一輪改革征程
2024年11月5日,科創板迎來宣佈設立六週年。
六年來,科創板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上市577家,總市值超6萬億元。IPO募資9142億元、再融資募集資金1623億元,合計超萬億元。
“科創板的最大作用,在於它爲那些擁有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成長性強的科技企業提供了一個展示和融資的平臺,助力企業加速成長,實現跨越式發展,更是加快了整個國家科技創新的進程。”虹軟科技(688088.SH)董事會秘書蒿惠美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中控技術(688777.SH)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登陸科創板以來,技術創新不斷加速,佈局國際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市場份額持續擴大,公司治理結構得到進一步完善。
“科創板的推出,是中國資本市場一個重大的改革里程碑事件。這六年來在推動註冊制全面落地、資本市場助力科技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暢通‘科技-產業-資本’良性循環,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學術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嚴弘表示。
隨着“科創板八條”相關舉措不斷落地,科創板踏上了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多位業內人士稱,期待看到更多針對科技企業的專項支持措施,例如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等;期待科創板繼續優化交易機制,進一步研究優化做市商機制、盤後交易機制;期待科創板能夠通過政策引導,吸引更多的中長期資金入市。
鏈羣發展,打造新質生產力矩陣
“如果沒有科創板或者科創板再晚幾年推出,我們今天面臨的高技術領域被卡脖子的局面將會更加困難、更爲嚴峻。”一家上市公司高管如是稱。
科創板專注服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六大戰略新興行業,板塊定位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求相契合。
截至2024年11月5日,科創板上市公司577家,其中,集成電路領域上市公司115家,生物醫藥領域上市公司111家。另外,光伏、動力電池等新能源領域,碳纖維、超導材料等新材料領域,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設備等高端裝備領域,均初具規模。
“科創板聚集了衆多同行業或上下游企業,爲公司提供了產業協同發展的機會。虹軟科技可以與產業鏈上的其他企業開展合作,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實現關鍵技術的共同突破,提升整個產業鏈水平。”蒿惠美稱。
上述中控技術相關負責人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科創板的支持下,中控技術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資源共享和技術交流變得更加高效。這種協同創新有助於行業共同解決技術難題,提高整體技術水平。同時,中控技術的核心技術突破,爲產業鏈上的企業提供了一流的技術解決方案,並推動行業標準提升,有助於整體提升產業鏈的競爭力。
同時,科創板公司持續加大創新要素投入力度。自2022年科創板研發投入首次突破1千億元以來,2023年研發投入金額1561億,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1039億元,均達到同期歸母淨利潤的兩倍多。自開板以來,科創板公司平均研發強度均保持在10%以上的高位,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強度中位數達12.6%,持續領先A股各板塊。
據瞭解,六成公司核心技術達到國際或者國內先進水平,三成公司的產品或在研項目在行業內具有首創性。351家上市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60家科創板公司被評爲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51家公司主營產品被評爲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合計384家(去重後),佔板塊公司總數67%。
科技成果方面,科創板公司累計形成發明專利超11萬項,平均每家公司發明專利達200項。35家科創板公司在細分行業或單項產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公司排名全國第一,196家公司排名全球或全國前五。累計136家次公司(去重後77家)牽頭或者參與的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等重大獎項。
“上市以來,中控技術注重研發投入,在多個領域實現研發創新和技術突破,公司持續深化業內領先的‘1+2+N’智能工廠新架構、打造‘4大數據基座+1個智能引擎’爲核心產品技術體系,佈局人形機器人等新興業務,攜手全球夥伴共建工業AI生態,以‘AI+安全’‘AI+質量’‘AI+低碳’‘AI+效益’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探索一條工業AI發展之路。”上述中控技術相關負責人稱。
蒿惠美也稱,科創板在加快實現關鍵領域的自主可控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近年來虹軟科技AIGC技術和業務在新領域、新市場快速凸顯,得益於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關注,使得公司在業務拓展方面更容易獲得合作伙伴的認可和支持。
與此同時,科創板公司也加快融入全球產業鏈。截至2023年末,超7成公司實現境外銷售,海外收入合計爲4055.01億元,佔板塊整體收入的三成。科創板近三年海外收入複合增長率平均爲16%,其中138家公司海外收入複合增長超過30%。
整體看科創板公司的業績情況,以2019年爲基數,近4年科創板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23%和24%,居A股各板塊之首。其中,54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中已有19家實現盈利,2024年三季報顯示有17家企業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截至2024年10月,全部20家以第五套標準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均有產品上市或提交產品上市申請,其中艾力斯等4家公司營收突破10億元,14家突破1億元。
生態改善,暢通“科技-產業-資本”良性循環
科創板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科技創新集聚,對暢通科技、產業、資本良性循環方面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科學家創業是科創板的一大鮮明特色。數據顯示,超6成科創板公司的創始團隊爲科學家、工程師等科研人才或行業專家,近3成公司實際控制人兼任核心技術人員,累計創造逾23萬個研發類就業崗位,超7成公司建立博士後工作站、共建實驗室等產學研協同機制。
同時,科創板帶動形成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風氣,約9成科創板公司在上市前獲得創投機構投資,一級市場投資總額約4500億元。
在蒿惠美看來,科創板在打通“科技-產業-資本”循環方面已取得成效。科創板堅守“硬科技”定位,專注服務於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市場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產業鏈協同發展進一步推動強鏈穩鏈固鏈補鏈,加速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的進程。科創板特有的詢價轉讓機制,進一步優化了創投退出渠道,已經形成了“募投管退”良性循環。
“在深化和優化這一生態圈的過程中,在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中小企業融資、產業鏈協同、市場流動性、國際競爭力等方面仍需不斷探索與改進,以促進整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上述中控技術相關負責人稱。
爲此,上述中控技術相關負責人提出五個方面建議:一是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加強產學研結合,推動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和應用;二是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供更多的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工具,爲中小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渠道;三是搭建更多的合作平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對接和合作,同時鼓勵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支持中小企業共同發展;四是優化交易機制,提高市場流動性,進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引入更多專業機構投資者,提高市場的活躍度;五是鼓勵企業進行國際化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加強與國際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
從投資端看,科創板“機構市”初步形成,已成爲境內機構化、指數化程度最高的板塊。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科創板公司的專業機構投資者活躍賬戶數超過5萬戶,專業機構投資者持倉佔比超30%,交易額佔比50%。
科創板已形成由寬基、主題、策略等指數構成的指數體系,指數數量已達25條。截至10月底,科創指數境內外產品規模近29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70%,佔科創板流通市值的6.5%。其中,科創50指數境內外產品規模近22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40%。科創50ETF產品規模達到2100億元,是目前最大的單市場產品,也是A股市場僅次於滬深300ETF、中證500ETF兩隻跨市場ETF的指數產品。
同時,爲貫徹“以投資者爲本”的發展理念,2024年1月以來,科創板在A股各板塊率先發起“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截至2024年10月,464家公司響應,板塊覆蓋面超八成。現金分紅方面,開板至今,九成公司實施過現金分紅,分紅金額累計超過1400億元,超七成公司在2個以上年度實施過現金分紅。回購方面,六成公司上市後實施過股份回購,金額超過350億元。2024年以來,科創板超200家公司新發回購計劃,擬回購金額上限超200億元,創歷史新高。
“對於科創板上市公司,不僅要看財務,更要看業務和技術;不僅要看物(廠房設備),更要看人(創始人團隊和管理層);不僅要看眼前,更要看長遠。”有機構人士稱。
制度示範,科創板改革“再出發”
科創板制度改革“試驗田”效應不斷放大,一系列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創新制度落地生根。如今,隨着“科創板八條”相關舉措不斷落地,科創板踏上了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
六年來,科創板在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資、併購重組等方面,持續完善和推動各項制度創新。除了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一系列制度外,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激勵制度、詢價轉讓制度、做市商制度等持續監管制度創新,均在科創板率先落地。
2024年6月,證監會制定發佈“科創板八條”,從發行上市、承銷定價、再融資、併購重組、股權激勵、交易機制、全鏈條監管以及營造市場生態等方面提出新的改革舉措。
在業內看來,這既是對科創板五年多來制度改革“試驗田”作用與服務科技創新成效的肯定,爲科創板的改革“再出發”指明方向,也爲下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科創板八條”推出4個多月來,在規則修訂、併購重組典型案例落地、指數產品研發等方面已有一系列進展。
比如:首單新股定價適用高價剔除比例、首單新股市值配售、首單發行定向可轉債併購重組等標誌性案例漸次落地;再融資“輕資產、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等規則相繼出臺;科創板200指數、科創板半導體材料設備、科創板創新藥等多條指數產品發佈,以引導資金持續投向“硬科技”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多位上市公司高管看來,“科創板八條”的出臺,釋放了制度紅利,激發了市場活力,爲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關於還期待哪些後續政策出臺,蒿惠美稱,期待科創板進一步研究優化做市商機制、盤後交易機制,提高交易便利性,並豐富科創板指數、ETF品類及其期權產品,使產品更加豐富。這將有助於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和穩定性,防範市場風險。
上述中控技術相關負責人建議,完善股權激勵機制,進一步放寬對股權激勵對象、授予數量和行權條件的限制,以更好地滿足不同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時的稅負,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併購重組方面,降低成本和門檻,豐富併購重組的金融工具,如股份對價分期支付、債券融資等,爲企業提供更多靈活的選擇。
除了“科創板八條”方面的相關舉措外,市場也期待科創板在未來能夠推出更多利好政策,爲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蒿惠美稱,一是期待科創板能夠通過政策引導,吸引更多的中長期資金入市,這將有助於穩定市場,減少短期投機行爲,促進公司價值的合理化和長期增長;二是期待科創板繼續優化交易機制,如引入更多的衍生品和風險管理工具,爲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和風險管理手段。
上述中控技術相關負責人期待看到更多針對科技企業的專項支持措施,例如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等。他同時稱,“中控技術也期待科創板能夠加強與國際資本市場的交流合作,推動中國科創企業走向世界舞臺。”
他還建議,進一步降低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准入門檻,吸引更多類型的投資者參與科創板市場,提高市場流動性;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標準,確保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加強對信息披露違規行爲的處罰力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近幾年,科創板加強了全鏈條監管,從嚴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市場亂象,進一步壓實發行人及中介機構責任,以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據瞭解,這幾年來,科創板共有約600人次“關鍵少數”收到過上交所的罰單,包括近90餘位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等“一把手”;約談保薦代表人超100人次,推動科創板持續督導機構累計出具專項意見超兩萬份;各項自律監管措施共涉及保薦代表人、年審會計師60人次;聚焦打假防假,累計發出定期報告審覈問詢函330餘份,報送總對總線索75份;共作出公開認定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監高3單、公開譴責13單、通報批評40單、監管警示121單和口頭警示216單。
“這幾年監管環境持續優化,爲上市公司創造了一個更加公平、透明、規範的市場環境,有助於上市公司健康發展。未來希望能從融資便利性、業務發展(如投資、併購等)、業務擴展等方面獲得更多持續健康發展的便利。”蒿惠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