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車內空污 比你想像中的嚴重
出遊塞車總覺得昏昏欲睡、胸悶頭暈?塞車考驗的不只是耐性,車內空氣品質不佳更可能是元兇。
車輛是民衆除了居家、工作場所之外最常待的空間,不論通勤、出遊,可能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但許多人不知道,其實車內的空氣品質可能比車外更糟。
因車內空氣不佳而求診的案例不少。臺灣氣喘學會副秘書長、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表示,門診曾有開車開到一半來掛號的患者,症狀是胸悶、喘不過氣;還有計程車司機駕駛新車,因胸悶、身體不適掛急診,結果發現是肺炎住院治療。顯示車內空氣品質對人體的影響相當大。
蘇一峰指出,車內空污可分爲內部和外部兩大來源:
●車輛內裝:包括皮革、染料、黏着劑、各項塑料,都是有機化合物和溶劑,含有致癌物質苯、甲苯,會導致肺癌、血癌、腎臟癌等,而且隨着氣候漸暖,如果車輛停在戶外直接曝曬,高溫會增加揮發性有毒物質的濃度。
●車內佈置:有些人爲了讓車內氣氛溫馨一點,會擺放毛毯、絨毛玩具等,這些都容易附着塵蟎和灰塵引發氣喘。另外許多駕駛會在車內放置芳香劑,可能釋出甲醛等有毒物質。
●習慣不佳:如在車內吸菸、吃東西,食物碎屑會產生異味、滋生黴菌、跟灰塵結合,引發氣喘和呼吸道疾病。
●車外污染源:主要是粒狀污染物,原因包括戶外空氣品質不佳、車多壅擠的尖峰時段和高速公路,許多人認爲汽車空調能過濾車內、外空氣,因此車內空氣品質應該是相對好的,但其實不然。其中原因在於汽車空調是吸引車外空氣在車內循環,美國柏克萊大學公衛學院也指出,車內空污大多來自前車,尤其如柴油卡車這類重污染的車輛。
在《環境科學:過程與影響(Environmental Science: Processes and Impacts)》期刊中也有文章指出,等紅燈或者塞在路上之際,車內粒狀污染物含量比交通順暢時高出40%,堵車時開窗,會讓車內污染物含量增加7倍;即使關窗、空調開車外循環,車內污染同樣會增加。
兩大類型空氣清淨機 功能、原理都不同
許多國內外研究和文章都建議開車時開窗讓空氣流通,但蘇一峰指出,臺灣空氣品質普遍不佳,因此建議,先確定戶外空氣品質再開窗,開車也不要全程都開窗,以免吸到更多髒空氣。此外,可視情況選購車用空氣清淨機維持空氣品質,「裝空氣清淨機,一般可以降低一半的PM2.5,好一點的可減少七成。」
家電達人陳浩文(電小二)也認爲,在山區或野外還能開窗、用外循環的方式來引入車外相對潔淨的空氣;但在市區或高速公路只能使用內循環,這時車用空氣清淨機就能派上用場:
空氣清淨機的潔淨空氣輸出率值(CADR)通常以m3/hr(立方公尺/小時)爲單位,陳浩文指出車用空氣清淨機一般爲15~30m3/hr,如果以四人座房車空間3立方公尺爲例,等於1小時可處理5次車內空氣。
不過臺灣並未強制廠商標示CADR值,因此只能看廠商是否願意揭露,「但有些廠商會將『空氣輸出量』當作CADR值,這兩個是不對等的,」陳浩文解釋,如果空氣輸出量爲100m3/hr,但濾網過濾效能並不是百分百,所以CADR值一定會變少,因此除了看是否有標示,也要看送檢單位,如SGS、工研院等。
勤換空調濾網,C/P值更高
車用空氣清淨機是家用型的縮小版,可改善車內空氣品質,但陳浩文指出車用空氣清淨機一般是接USB車充或點菸器,這表示要在車子啓動時才能運作,無法像家用型全天淨化空氣,「同樣是汽車發動後才能運作,更換車內空調濾網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HEPA」是過濾粒狀污染物的等級標示,全名爲「高效率空氣微粒過濾等級(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如果獲得認證,表示可過濾99.97%粒徑爲0.3微米的懸浮微粒(H13級),但一般車用空氣清淨機通常無法到達這個等級。
另外,汽車空調濾網考量到車內空氣流動及風量,如果濾網太緻密,風量會不足,因此單一次過濾率約爲50~60%,利用多次循環的方式來控制污染程度。【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33期】
【延伸閱讀】【迷思】進入密閉車內別開冷氣?有「苯」釋出?霾害恐誘發過敏,10個好習慣一定要養成瓶裝水真的容易長細菌!陽光曝曬後有毒
詳見《康健雜誌網站》。※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