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最後一名病人才走——重慶市中醫院赴奉節健康扶貧見聞

(原標題:看完最後一名病人才走——重慶市中醫院赴奉節健康扶貧見聞

新華社重慶10月15日電(記者程千懿)“醫生醫生,現在還能看病不?”13日中午,重慶市中醫院在奉節縣興隆鎮舉行的義診臨近結束,一對身體佝僂的老夫妻拄着柺杖顫顫巍巍地走到內分泌科主任朱丹平面前。

“當然可以!爺爺奶奶,你們哪裡不舒服?”

“我們全身都痛。”

“來讓我給你們檢查一下……你們的病是風溼關節炎導致的關節畸形,我給你們開些風溼拈痛合劑中草藥,平時記得按時吃藥,避免受寒。”

送走這對老人家,朱丹平告訴記者,此次義診接診的病人中,很多都是風溼類患者,這和當地的溼冷氣候有關。

重慶市中醫院黨委書記王守富介紹,這次義診是重慶市中醫院與奉節縣衛計委聯合舉行的健康扶貧活動的組成部分。醫療團隊由兒科婦科、內分泌科、治未病中心等11個科室的30名醫務人員組成。這樣的幫扶在以後的3年裡會繼續下去,爲的是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幫助困難患者;同時和基層醫療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方便業務交流,促進它們醫療水平的提高。

當日的興隆鎮陰雨連綿,但山區冷冽的秋雨未能澆滅人們的熱情。義診還未開始,醫生們就被前來看病的羣衆裡三層外三層地圍了起來。“快來鎮廣場,這裡有市中醫院的好醫生免費看病。”人羣中響起打電話呼朋喚友的聲音。

“大家排好隊!市裡的醫生們大老遠過來給我們看病,我們要遵守秩序!”82歲的譚大爺大聲維持着秩序。

3個多小時的義診中,醫生們僅診斷單就開了650張以上,還有很多患者是未開診單直接施治或給藥的。醫生們直到給來到現場的所有病患都看完病才離開。

“我們的一兩次義診和幾付藥不可能徹底解決問題,要將常見病控制在基層醫療機構。”重慶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治中醫師冉君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建立溝通機制後,我們可以把技術和經驗傳授給基層醫療機構,讓他們有能力治療百姓的常見病。這也符合國家大力提倡分級診療改革。”

義診結束後,醫生們又走進山村,尋訪和幫助了17戶因病致貧的困難羣衆。

在興隆鎮小寨村,81歲的周孝成老人因嚴重的風溼性關節炎導致手和腿關節變形,只能靠止痛藥緩解病痛。其子周傳賓的左手在嬰兒時期燒傷致殘,無法使用,靠種田、餵豬贍養父親。

老人家,這種藥每天喝3次,每次10毫升,您要記得起呦。”臨走前,重慶市中醫院門診部副主任胡曉拉着周孝成老人的手囑咐道。老人口齒不清,但以哭泣表達了感動之情。

5歲的容容化名)是被父母收養的。因爲不明原因的先天性肝臟脾臟肥大,容容的臉頰腹部腫脹,腹部幾乎是腰圍的兩倍。同村8歲的子歌(化名)因先天性腦血管發育不良導致智力障礙和身體發育遲緩,眼睛一直好奇地看着我們,乖巧地讓醫生給他檢查身體。

“先天性的疾病來源於基因缺陷,一般是父母遺傳或在子宮內受放射線病毒等傷害所致,除一部分先天性心臟病外,以目前的醫療水平是難以修復或改善的。”重慶市中醫院兒科副主任鄭珊沉重地說:“我們每個科室都對口幫扶了一名患兒,以後還會來爲他們提供幫助。”

醫生們給幾個小朋友長輩送上了醫療保健書籍。“這些書都是圖文並茂的科普讀物。”冉君說:“小孩的疾病在變得嚴重前往往不受重視,我們送書的目的是讓他們能有預防和發現疾病的能力。”

(原標題:看完最後一名病人才走——重慶市中醫院赴奉節健康扶貧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