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岸》不用去臺灣了!草坪音樂節、創意市集,武漢全都有!

武漢的草坪音樂會。(作者提供)

考研究所複試的時候,面試官問:介紹一下家鄉?

我:在臺北,我印象最深的是城市裡濃厚的文化氛圍。公共空間裡文化氛圍的塑造,不僅包括劇院、音樂廳,更是隨處可見的書店、咖啡館,和週末就能逛到的市集。

而我,既流連於如此活力四射的文化氛圍,又羨慕着:怎麼只有對岸纔有!

現在發現原來我只是2G網了。

比如就這個週末!就在武漢青山江灘!草坪音樂會,氛圍感拉滿!

之前總是覺得,大陸的文化氛圍整體上不如臺灣。在臺灣最愛逛誠品書店,不同分區的書能裝滿整棟樓,隨地就能找個階梯坐下看書。書旁還有文創區、手工區,大家只是靜靜地坐着,互不打擾。

到了週末,還有各式各樣的講壇沙龍、電影放映、讀書會、新書發佈會等等,可以和陌生的同好們思想碰撞、溝通交流。

除了誠品之外,每個商圈也基本上都有至少一個空間比較大的書店(對我這種逛街苦手實在是天堂一般的存在)。不想再看衣服鞋子了,「我要去看書」這麼說着,書店就真的成爲了我「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不過,誠品現在也有些沒落了。

反倒是大陸,像武漢,前後涌現了不少有名的書店。

我最早關注到的應該是物外。

王家灣那一家,空間很大,一整層滿滿全是書。書的品類也很全,而且每一本都有拆開的樣書可以翻閱。中間區域是個很可愛的屋頂小花園,正好讓自然光透進來。

水吧那幾個正兒八經的座位是光線最好的,但是要消費。我就默默坐到電影放映區的階梯上坐着看書。

物外書店的水吧。(作者提供)

電影放映是每個週末,坐在同樣的地方,一羣人一起對着投影儀和幕布,一邊看一邊小聲討論,不另外收費。

據老媽說,像上世紀的露天電影。

後來不怎麼去漢陽了,但很多新的書店涌現出來。

外文書店、卓爾書店、鵝社這種,和誠品一樣佔滿一整棟或是一整層;德芭與彩虹、木魚書社這種則是小而美,還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打卡;後來還有開遍商圈的西西弗書店,「書店」變得隨處可見。

「書店」變得隨處可見。(作者提供)

逐漸地,書店開起來了。

而書店所代表的這種生活方式,也慢慢融入了生活當中。畢竟,書店裡可不止有書。

讀書會、電影放映、音樂會、畫展、訪談沙龍,甚至在周邊辦一個市集……

甚至現在連商圈都會自己做市集,來蹭流量吸引大家前往了……

麪包節。(作者提供)

這幾年來,書店和市集真的很多。但武漢文化氛圍的營造,完全不僅僅止於此。

文化氛圍,不僅要先「有」的存在,還要包容每一種「有」。

比如青山這次的嘉年華,我很驚訝地發現,居然有不少coser出現。

再比如江漢路,X118這樣一整棟以「年輕潮流文化」爲主要內容的購物廣場。

街上遇到穿着漢服、洛麗塔等服裝的陌生人,也不再有人會質疑或攻擊,甚至已經不再因此感到疑惑。

這正是一種良性的文化氛圍,也不再是隻有對岸纔有的文化氛圍。(AveryMorgan/現居武漢)

(本文來源:「一家兩岸」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