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盛諮詢公司遭調查 陸官媒:境外情報機構幫兇

凱盛諮詢公司遭調查,陸央媒:刺探國家秘密,淪爲境外情報機構幫兇。(央視新聞截圖)

據大陸官媒央視新聞節目「焦點訪談」8日報導,中國國家安全機關對諮詢企業凱盛進行現場執法。據江蘇廣電總檯消息報導說,一些諮詢調查公司在承擔涉外諮詢項目過程中藉助國內諮詢公司等行業,竊取中國重點領域國家秘密和情報。法新社報導稱,北京最近加強了對諮詢和審計領域外國公司的審查。

央視報導稱,近年來,某些西方國家爲實現對華遏制打壓戰略,竊取中國軍事軍工、經濟金融等重點領域的情報信息活動日漸猖獗。大陸國家安全機關偵辦多起專案發現,許多背景複雜的境外機構,爲規避中國法律法規和重點敏感行業監管,掩飾弱化境外背景,藉助國內諮詢公司等行業,竊取中國重點領域國家秘密和情報。有的陸籍諮詢公司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爲了牟取經濟利益,頻繁遊走在法律邊緣。

報導稱,近期,中國國家安全機關會同相關部門,對大陸國內諮詢行業龍頭企業凱盛融英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公開執法。據網上資料,凱盛融英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在北京、蘇州、深圳、香港、紐約開設五家分支機構。

上海市國家安全局幹警表示,「凱盛融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擁有1000多家客戶,遍佈境內境外。業務分爲三大塊,其中專家訪談佔了凱盛融英業務總量的80%,專家訪談就是以專家電話訪談形式爲主。」

在凱盛融英公司,有着龐大的專家數據庫,庫裡的專家數超過30萬人。既然公司業務涉及境外諮詢,那麼諮詢的專家來源是什麼?在專家的選擇上是否又有所禁忌呢?

凱盛融英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周某某:「外部可以搜到的一些公開簡歷管道,官網也很多,或者專家推薦。」

報導稱,事實上,專家的來源並不像他們說的那麼簡單,實際工作中,公司的工作人員還專門圍繞境內政策研究、國防軍工、金融貨幣、高新科技、能源資源、醫藥衛生等重點領域、重要行業物色挑選有影響力的專家。

上海市國家安全局幹警透露,「凱盛融英公司與每名受訪專家均會提前簽署含有『免責條款』的業務合同,要求專家自己履行保密責任,自己承擔法律後果。相關專家被諮詢公司開出的豐厚報酬所吸引,並認爲對方是家守法合規、管理規範的企業,進而放鬆了警惕,在涉外諮詢中泄露內部敏感內容甚至國家秘密和情報,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

報導舉例,韓某某,中國某大型國企高級研究員,因爲境外竊取、刺探、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

韓某某在單位裡的職位是涉密崗位,根據單位的要求,不能在外做兼職。但2015年,在凱盛融英的「盛情」邀請下,韓某某還是成了這裡的專家並接受諮詢。在第三次諮詢中,韓某某的保密底線就受到了挑戰。

韓某某表示:「諮詢的時候,涉及產品的成本、產品的利潤率、產品的總利潤,諮詢過程中,我說這涉及商業秘密我不願意提供。」

在客戶諮詢敏感內容時,韓某某直接拒絕,但客戶的反饋馬上到了凱盛融英那裡。韓某某很快就接到了凱盛融英工作人員的電話。

韓某某表示:「打電話給我,說只要回答他們提供給我的表格,可以額外支付兩倍的諮詢費用。」

在韓某某做諮詢的過程中,凱盛融英的工作人員不僅沒有提醒專家注意保密,反而在客戶有不正當要求時,爲了促成諮詢協助客戶說服專家泄密。中國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發現,在凱盛融英內部,通過提高報酬利誘專家回答敏感問題只是這家公司其中的一個手段。

上海市國家安全局幹警指出:「凱盛融英公司爲滿足客戶需求,即使對一些涉及國防軍工、尖端科技等敏感領域的諮詢項目,具體負責的項目經理也會在公司內部羣發郵件,發動大家圍繞軍工企業、涉密科研單位多打電話,聯繫遊說掌握相關內部情況的專家接受諮詢。公司還告訴專家可以利用舉例子、打比方等變通方法,『側面』回答敏感問題。」

報導稱,長期以來,爲了賺取經濟利益,凱盛融英公司不僅慫恿重點領域的專家在諮詢中泄密,作爲一個有着大量境外諮詢業務的公司,凱盛融英還打着保護客戶隱私行規的旗號,從不讓專家清楚掌握諮詢方的真實身份。

報導稱,韓某某當初雖然同意爲凱盛融英做諮詢,但他特別強調過自己不做境外諮詢。韓某某的這個要求,凱盛融英公司並沒有信守承諾,一個偶然的機會,韓某某才發現自己長期做諮詢的客戶是境外客戶。

報導稱,在凱盛融英工作人員的勸說下,韓某某越來越大膽,幾年時間裡,韓某某共在凱盛融英接受諮詢百餘次,其中境外諮詢超過60%。其間,韓某某爲了在凱盛融英公司獲取更多的諮詢費用,還多次到單位內網下載涉密資料。

株洲市國家安全局幹警發現:「他通過公司內網下載竊取了近5000份文件資料,經國家保密部門鑑定,韓某某爲境外竊取、非法提供機密級國家秘密1份、秘密級國家秘密2份、情報13份、商業秘密18份。」

作爲大陸國內諮詢行業的龍頭企業,凱盛融英的日常運行中配有法務部門。按照公司對外聲稱的工作流程,客戶在提出諮詢時首先向公司提交諮詢內容的提綱,然後由法務部門把關所諮詢的內容是否敏感合規,對於敏感問題直接回絕,不敏感的問題則交到工作人員手中,工作人員根據問題在專家庫裡搜尋專家,所選專家得到客戶認可後,雙方即可進行諮詢。那麼在實際工作中,法務部門是否發揮了該有的作用呢?

報導稱,凱盛融英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趙某表示:「需求確實特別多,我們並不是每一條都讓法務去過,有一些我們人爲作一些判斷,基本上是項目經理自己去判斷。」

凱盛融英雖然擁有合規團隊和風險專員,但在實際諮詢中,把關卻流於形式。

上海市國家安全局幹警表示:「凱盛融英公司對維護國家安全責任義務、防範安全風險,沒有相關管理要求和合規審覈,對境外客戶提出的具體項目是否可能敏感涉密,甚至存在蒐集情報的嫌疑,全由員工個人判斷把握,公司法務和高管也不會主動過問和監管,實際上無人關心,只追求經濟利益。」

報導稱,在逐利的過程中,對於部分工作單位要求不宜接受諮詢的專家,凱盛融英公司還讓他們起「化名」接受諮詢,使用其他人員的銀行帳戶接受報酬。凱盛融英把經濟利益凌駕於維護國家安全責任之上顯而易見,但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堅稱對於境外公司的諮詢,他們有着明確不做的項目。實際上,在凱盛融英的專家庫裡,僅涉及國防軍工領域的專家就有上千名,在境外諮詢中,公司對這些專家並沒有做任何規避。

報導稱,雷某某,曾在中國某重點軍工企業工作,因向境外泄露軍事軍工領域敏感信息,涉嫌爲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雷某某曾在某高校與某重點軍工企業合辦的博士後站工作。2020年3月,雷某某在博士後站出站,他在網上投寫的簡歷中,對自己重點軍工企業的工作經歷進行了詳細描述,這讓他成功進入凱盛融英公司的視野,併成爲這裡的諮詢專家。

報導稱,成爲凱盛融英的諮詢專家後,雷某某陸續接受了幾次諮詢。2020年7月的這一次,有些異常。一直以來,凱盛融英公司爲了從法律上逃避監管義務,標榜只爲客戶引薦專家,不參與客戶與專家的具體諮詢過程。按照以往的操作,客戶的諮詢必須在凱盛融英的電話平臺上進行,而在這次諮詢前,雷某某被凱盛融英公司告知,應客戶的要求,這次諮詢會更換使用其他的電話會議平臺,而且凱盛融英的人全程不會參與。公司的反常行爲並沒有讓雷某某警覺,但客戶拋出的問題至今讓他印象深刻。

雷某某回憶:「問了一個軍機型號的保有量。」對於這樣的敏感問題,雷某某沒有迴避,而是心存僥倖、極力賣弄,最終向對方透露了大量敏感信息。

報導稱,經大陸國家保密部門鑑定,雷某某共向對方提供三項機密級國家秘密和三條秘密級國家秘密。據國家安全機關調查掌握,凱盛融英公司大量接受境外公司對中國敏感行業的諮詢項目,其中一些企業與外國政府、軍方、情報機關關係密切。僅2017年到2020年,凱盛融英就接受上百家境外公司匯款2000多次,金額高達7000多萬美元。近期,大陸國家安全機關已經對涉事企業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人員,將一查到底,追查其法律責任。

此外,據《紐約時報》4月28日報導,中國的有關部門4月底來到美國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上海分公司,對員工進行問話,這是新一起知名美國企業在中國受到官方盤問的事件。

貝恩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表示,它正在「與中國有關部門進行必要的合作」,但拒絕就調查的性質以及員工的手機和電腦在搜查時是否遭到沒收發表評論。

《紐約時報》還報導說,在對貝恩公司員工進行問話不到一個月前,當局拘留了在北京爲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工作的5名中國公民,並關閉了該辦事處,這家美國諮詢公司在全球設有18個辦事處。這五名中國公民在被拘留一夜後,他們的家人才接到通知。中國外交部隨後表示,該公司涉嫌非法經營。

4月1日,中國當局宣佈對美國電腦隨機存取存儲器(RAM)製造商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 Inc. MU)進行網路安全調查。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表示,將審查美光在中國銷售的產品,理由是需要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供應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