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萌系熱血”新賽道,這檔節目讓更多寶貝拿下人生第一枚金牌

巴黎奧運會聖火傳遞正在如火如荼進行,體育盛會的風也吹到人類幼崽身上。

5月1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全新打造的萌娃熱血綜藝《寶貝第一》播出。節目中,身穿白色運動套裝的主持人楊帆奔跑到舞臺中央,活力滿滿地爲運動大會拉開帷幕。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0-4歲的“人類幼崽”們相繼入場,“運動+趣味+親子”即將碰撞出滿滿火花。

專屬於“萌娃代表隊”的體育大會將有哪些高光時刻?親子綜藝這道經典公式還能有哪些新解法?或許在《寶貝第一》裡,我們能找到一份答案。

萌娃運動會弘揚體育精神

環節設置別出機杼

湛藍色的迷你跑道上,由跳水世界冠軍何姿帶領的“初生牛犢隊”和演員孫茜帶領的“虎頭虎腦隊”魚貫入場。萌娃們紛紛打扮成小恐龍、長頸鹿、小奶牛,甚至還有一隻“小綿羊”騎着“大灰狼”自行車,與主持人楊帆快樂擊掌,盡顯活力。何姿、孫茜、關凌等人是幼崽們的教練員,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體育評論員於嘉擔當解說員,中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張雅蓮擔當育兒專家。現場還邀請了國家級裁判員白曉玥,爲萌娃們人生的第一場賽事拉滿專業度。

節目別出心裁地爲每個萌娃運動員製作了“戰鬥值”六邊形圖表,包含勇氣值、抗擾值、精力值、分貝值、奶量值、速度值六大維度,由專業解說員於嘉逐一點評分析,在拉滿儀式感的同時也增強了選手的記憶點。能力可視化的目標並非在於讓萌娃們“決一高下”,而是傳達了辯證看待個性化發展的育兒觀點。例如,在分析“爆米花”鄭子沐的戰鬥值時,於嘉提出“他在精力值上趨近於飽和,但在抗擾值上低了一點”。育兒專家張雅蓮則馬上提供專業視角:好動的孩子也好奇心強,容易對周遭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孩子的個性並無好壞之分,只要正確引導,都能長成參天大樹。

國家級的舞臺,也爲萌娃們提供了一個膽量和才藝的試煉場,鼓勵他們跨出成長路上自我展示的重要一步。比賽開始前,萌娃運動員們都各顯神通、展現自己的“獨門絕活”,一歲兩個月的寶寶在滑板上如履平地,爸爸是相聲演員的“小D”行雲流水地表演“報菜名”,令人拍手叫絕。在教練員代表和運動員代表莊嚴宣誓後,主持人楊帆不禁感嘆:“這是有史以來,我在電視上看到的,年紀最小的運動員們。”

這場萌趣十足的體育大賽總共設置三大環節——爬行賽、跨欄賽、障礙賽,優勝的寶寶會在最後一輪決賽決出冠亞季軍,拿到閃閃發光的獎牌。爬行賽要通過15米賽道,年齡最大的參賽寶寶爲16個月,考驗人類幼崽們的手腳協調能力、專注力和耐力。跨欄賽則要跨過6個迷你欄杆,跑向20米外的最終點,這對參賽選手的速度、彈跳力、耐力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戰。

障礙賽中,萌娃奈奈被蜜桃後來居上後沉住氣走好平衡木,最終率先到達終點,一場比拼充滿緊張刺激;在跨欄比賽中,萌娃千千披荊斬棘,通過把沿途的欄杆推倒,以第二名的成績到達終點,被於嘉調侃爲“她已經發現這是清除障礙的比賽”。在選手、解說員、剪輯等多方發力下,《寶貝第一》的萌娃運動會可看性十足,既有體育賽事直播的緊張感,也兼具親子節目的暖心童趣。

在爬行賽中,寶貝“樂樂”因爲是站着走到終點線的,被主持人楊帆及時制止,最後趴下爬行到達,錯失了冠軍名次。《寶貝第一》在突出趣味性的同時不忘寓教於樂,在體育運動中培養萌娃們建立準則秩序、遵守規則的意識,將運動、公平、健康的理念貫穿始終,弘揚了體育精神。正如教練員何姿所寄語:“我希望他們堅持下去,在堅持當中找到他們的熱愛,在熱愛中找到他們的快樂”。萌娃們在迷你跑道上勇敢自由地爬行、跨欄、跳躍、走平衡木,與父母共同面對挑戰和輸贏,這段“不插電”的童年時光,是良性的迴歸亦是起點。

知名專家保駕護航

展覽實用親子教育方案

在我國,新生兒父母的焦慮問題普遍存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催生出越來越多的“焦慮緊張型”父母。《家庭教育藍皮書2024:中國家庭養育環境報告》顯示,60%的家長時刻擔心孩子可能會發生意外,更有45%的家長可能會因憂慮而過分限制孩子的自由和活動。

如何緩解普遍性的育兒焦慮,倡導一種良性的家庭關係?《寶貝第一》不空喊教條,轉而呈現自然動人的親子互動場景,讓節目的媒介畫面成爲現實觀衆自我審視的一面鏡子,最終收穫可供參考的新生代家庭教育範本。

在第二期的爬行賽中,最後一名萌娃運動員乖乖,在其他人都到達終點時還沒有出發。她的爸爸面帶微笑地耐心等寶貝爬回起點,然後把她抱在懷裡顛了好幾下。在後續的採訪中,乖乖爸爸真誠地表示,輸贏不是最重要的,跟不同家庭們共同參與到過程中很有意義。節目中此類家長的表現爲親子互動提供了積極的視角,對新一代焦慮的年輕父母起到指導和借鑑作用。

“育娃”而非“雞娃”,《寶貝第一》展現了更富彈性、充滿愛與包容的育兒文化。在這裡,觀衆能看到爲孩子親手製作幾十套民族傳統服裝的媽媽,幫孩子DIY“大灰狼”自行車的老爺……萌娃“小茉莉”小時候的精力值不是很高,爸爸爲她在家裡親手組裝了一面攀爬牆,帶着她鍛鍊身體,後來直接把家改造成了一個小小運動場。這些“用心”的育兒方式展演,對很多新手爸媽是一種有益指導。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營造健康有愛的成長環境,是父母們的重要課題。

雖然有中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張雅蓮全程坐鎮,但節目並非致力於打造親子育兒的教科書寶典,而是跳出成人思維,以平視的視角觀察孩子們在面對體育運動挑戰時的種種表現,以真實的紀實、真誠的話語傳遞成長的可貴,試圖感染和帶動屏幕前的觀衆“爲成長喝彩”。

在跨欄比賽中,萌娃麗莎遲遲不敢邁出向前的一步。擡起的左腿在空中顫顫巍巍地停住,遲遲不肯落下來。張雅蓮敏銳地指出,這時候麗莎的內心正上演着一場小戰役,一邊是媽媽的召喚,一邊是不聽使喚的雙腿,還有周圍的干擾,對大人來說輕而易舉的行動,其實是擺在孩子面前的小山丘

成長的轉變是艱難的,但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便能成爲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足跡。跨欄比賽裡,何姿跪坐着與寶貝們平視,滿臉微笑地看着在欄杆旁徘徊的萌娃鼓勵道:“跨過去,一定要跨過去”。當孩子大步一邁走過跨欄後,她雙手舉過頭頂爲寶貝的成長鼓掌。這動人的一幕,一如《寶貝第一》所設置的趣味運動會,雖無教條,但勝過千言萬語。

還原真實的育兒互動場景

滿足“雲養娃”情感需求

舞臺上主持人、解說員和父母們聊得熱火朝天,萌娃宥宥和麗莎趴在各自媽媽的懷裡呼呼大睡,小嘴嘟嘟地噘起來,令人忍俊不禁。跨欄比賽上,其他的孩子勇往直前,麗莎寶貝又一次在起跑線上睡着了,等前幾名都跑到終點後纔開始起步。第三期節目裡,小吃貨“毛豆”搬起跨欄塞進嘴巴里就要啃,還打算吃運動鞋和攝像車,嚇得楊帆趕緊上前勸阻,於嘉哭笑不得地調侃:“真不白叫毛豆”。

一衆可愛治癒的萌娃,貢獻了諸多令人捧腹開懷的名場面和童言無忌,沒有刻意的腳本設計,也沒有時下的流行玩梗,通過“紀錄片+體育直播”,真實記錄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神態與行動,已能夠緊緊抓住觀衆的心,讓觀衆享受到“雲養娃”的治癒感與陪伴感。

“萌娃”作爲親子綜藝節目的核心,對於特定受衆羣有着無可替代的吸引力,奠定了節目的底層基調。暖心童真的人類幼崽具備天然的治癒力,他們的一顰一笑都牽動着觀衆的心,像一服清涼貼讓人一掃繁忙工作的焦慮與疲憊。屏幕上的“萌娃”是打開觀衆“鬆弛感”的鑰匙,潤物無聲地傳達着:輸贏有時沒那麼重要,享受過程、感恩愛與溫暖,或許是通向簡單幸福的捷徑。

節目的主角,是素人家庭的素人萌娃,孩子們的父母來自各行各業:森林消防員、武術指導、動畫特效師、博士學者等。《寶貝第一》將視角聚焦於更廣泛、更大衆化的家庭羣體,映射出大衆親子生活的真實場景,爲觀衆帶來更多共鳴。

萌娃等等的父母分別爲24歲和25歲,是全場最年輕的爸爸媽媽,他們表示平時帶娃的時候會遇到很多知識盲區,每天都在搜索軟件上求問“爲什麼吐奶”“爲什麼便秘”;小吃貨派派總會偷吃家裡的貓糧狗糧,把小狗窩翻個底朝天,讓媽媽頭疼不已……上述問題,也是不少年輕父母和養寵家庭的育兒困境。在第三期“雙胞胎特輯”裡,一對父母爲孩子們取名“清華”“北大”,望子成龍的自白說出無數家庭的心聲;一對幽默的父母給自家娃分別取名“花生”“毛豆”,讓楊帆不住調侃:“這個名字是在哪個烤串店想的吧”。

在去中心化的媒體時代,觀衆更想看到與自身相關、貼近日常的親子互動。節目中父母們的慌亂、焦慮、跌跌撞撞,情緒上的各種起伏以及心路歷程,都是平常和大衆化,能夠讓觀衆感同身受並進一步內觀自身,從而打開更多觀察親子關係的視角,找到更爲適合自身的處理妙招。

在巴黎奧運會即將來臨之際,《寶貝第一》從體育運動這個獨特的切口展開,進行親子互動的紀實和親子教育的探討,用多元豐富的內容全方位呈現親子綜藝更多的可能性。正如解說員於嘉動情地總結道:“我們不知道賽場上會發生什麼,更不知道它如何開始。這就像我們和孩子們共同成長的過程一樣,在當時可能不覺得有什麼,但是都是非常幸福、有意義的。”在育兒焦慮瀰漫、手機成癮普遍化的當下,節目倡導家長陪伴孩子們動起來,而不是困於屏幕之間,在一步一個腳印中切實感受到成長的可貴,這既是對奧運熱點的追隨,也是一份健康童年的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