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米後11例本土類鼻疽 113年累計18例創5年最高

疾管署今天表示,強臺凱米後確診11例本土類鼻疽病例,皆在南部,個案都在治療中,其中3例仍在加護病房;今年累計18例本土,爲5年同期最高,預估下週會再增。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今天在疫報表示,凱米颱風過境後新增12例類鼻疽確診,其中11例爲本土,分別爲高雄市8例、臺南市2例及嘉義縣1例,年齡介於30多歲至80多歲,其中10位有慢性病史。今年已累計18例本土,爲2019年以來同期最高。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3例個案收臺加護病房,其中1例爲嘉義縣40多歲男性,沒有慢性疾病但有酗酒習慣,7月底有發燒症狀,後續出現嘔吐、胸悶、高燒、黃疸情況,發病後3天就醫,檢查發現肝指數上升,診斷爲猛爆性肝炎收住院病房。

這名個案住院期間一度休克,經過急救插管轉加護病房,發現有肺炎,後來血液檢出類鼻疽桿菌,通報並且確診;目前已沒有發燒,但持續意識不清,仍在插管治療。

另1例爲臺南市70多歲女性,林詠青指出,有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病史,7月底發燒、畏寒、全身無力,急診就醫被懷疑菌血症,當時插管轉加護病房治療,血液檢出類鼻疽致病菌通報確診,仍在加護病房插管。

還有高雄市70多歲男性,林詠青指出,有糖尿病、心臟病,7月底呼吸困難、意識不清到急診就醫,發現發炎指數上升;且有腎臟損傷、胸部X光顯示肺炎,血液檢出類鼻疽確診,仍在加護病房插管治療。

林詠青說,類鼻疽主要感染途徑是皮膚接觸受土壤污染的水源、食入或吸入受污染塵土。症狀包含發燒、頭痛、局部皮膚潰瘍等,糖尿病、肝臟疾病、癌症、免疫功能缺損患者及過度飲酒者都是高風險,嚴重可能造成肺炎、腦炎、敗血症,致死率從4成到75%。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臺灣過去颱風後常有類鼻疽通報增加狀況,以2005年海棠與泰利颱風後,總計42例本土類鼻疽最多,當時病例集中在臺南與高雄交界的二仁溪流域。這次因凱米颱風災害區域廣泛,疫情散發在嘉義到高屏交界,提醒雲嘉南高屏地區都需注意,不排除總病例數上看40例。

羅一鈞說明,過去颱風後2到4周爲類鼻疽確診高峰,預估下週仍有新病例,到8月下旬纔會明顯下降。即時就醫可大幅減少死亡風險,近年國內死亡率遠低於國際,提醒民衆儘快就醫,今天再次發佈通函提醒醫界注意疑似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