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醫療供需不平衡 薛瑞元認「誘因不足」恐成做功德

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在宅醫療需求端非常多,但供給端不足,需要提供足夠的誘因,否則只剩下熱忱,變成做功德。(姚志平攝)

臺灣社會福利總盟今明兩天舉辦「臺灣社區整合照顧研討會」,邀請衛福部長薛瑞元、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立委邱泰源和吳玉琴等人到場。(姚志平攝)

臺灣即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急需建立完善的社區整合照顧體系,但社福團體指出,長期以來社區和醫療之間仍有斷鏈,例如住在機構的長者醫療需求沒有被滿足,建議將機構納入居家醫療範疇。衛福部長薛瑞元指出,在宅醫療需求端非常多,但供給端不足,需要提供足夠的誘因,不僅考量醫療成本,還要包含人事、交通成本等,讓更多醫師願意走出舒適圈、進入社區。

臺灣社會福利總盟今明兩天舉辦「臺灣社區整合照顧研討會」。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致詞表示,因應超高齡社會來臨,政府即將花1200億元佈局,長照必須要努力的其中一項,以前着重在醫療跟長照整合,但我們忘了前面也要跟社區一起整合。

臺灣社會福利總盟理事長卓春英表示,長年以來醫療和社區有斷鏈,例如住在機構的身心障礙者和長者的醫療需求沒有被滿足,雖然每個月有2次巡迴醫療,但很多家屬反應,當機構人手不足的時候,仍需要家屬帶去醫院復健或治療。

臺灣社會福利總盟秘書長孫一信指出,政府一直沒有將機構視爲住民的家,因此沒有納入居家醫療範圍,例如超音波、心電圖、抽血等基本檢查項目沒有辦法給付,若能適用居家醫療,才能解決住民在醫院和機構間奔波的問題。

薛瑞元分享自己家人的親身經驗,岳母過世前和他同住在沒有電梯的公寓,每次就醫需要仰賴特殊運輸工具,到醫院來回一趟就要2000多元,這是在健保裡面沒有呈現出來的社會成本,而自己現在也還住在公寓,「接下來就輪到我了!」如果能推動在宅醫療,可以減少很多社會成本。

薛瑞元坦言,在宅醫療的需求端非常多,但供給端不足。醫療團隊出診一趟需要付出團隊人事成本,還有機會成本,比起在診所裡可以看30到50個病人,出去一趟只看了4個,因此需要好的制度設計去彌補,否則只剩下熱忱,變成做功德。

薛瑞元指出,醫療成本方面可以由健保處理,增加給付,但不是隻有醫療成本,還要負擔人事成本、交通成本,由於不屬於醫療,可以由長照支出,需要研擬配套,提供足夠的誘因,至少涵蓋7、8成的成本,讓大家做得心甘情願,而且可以永續進行。

健保署長石崇良受訪表示,因應超高齡社會來臨,居家醫療照護明年將往3方向發展,首先是目前服務的8萬名對象,接下來將開放在宅處理急症,例如常見的感染症等;其次是適用場域將擴充到長照機構,預計有12萬名住民;最後是在居家醫療中導入科技,應用遠距醫療。「居家整合照護計劃2.0」爲試辦計劃,初估預算5爲7億元,明年上半年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