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者稱秦嶺遇難女孩再走10分鐘就能活

(原標題:救援者稱秦嶺遇難女孩再走10分鐘就能活)

西安市鄠邑區應急管理局10月21日下午發佈情況通報,19日下午有4人被困秦嶺冰晶頂,經全力搜救,2人安全下山,另外2人被發現時因失溫已無生命體徵。

圖爲官方發佈的情況通報

10月21日上午,參與救援的王先生表示,當天他發現了其中一名遇難者,是位女性。王先生很惋惜,女孩所處位置離景區有人的地方很近。“再走10分鐘,就有人了,女孩就能活。”當天同在冰晶頂爬山的小李稱,下午3點半,他下山途中碰到了遇難的女子,當時她還有一點意識,其曾試圖營救未果。小李說,當時她愣坐着,叫她也沒有反應,看起來很嚇人。懷疑女孩失溫,他給女孩餵了點熱水。“當天霧太大了,她再堅持一會兒,過了風口,就能挺下來。”

相關新聞

搜救隊談情侶夜爬秦嶺遇難:非景區官方線路,遇難者未帶專業設備

10月21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西安市鄠邑區官方部門獲悉,多名驢友在10月19日左右攀登陝西朱雀國家森林公園的秦嶺冰晶頂,因山頂天氣突變,氣溫驟降,人員失溫被困。經當地多支救援隊搜救,目前2人不幸遇難,其餘人員獲救。

對於網傳消息稱被困人員均爲大學生,鄠邑區官方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此消息不實,只有零星數人爲大學生。

急救人員在轉移傷者

公開資料顯示,冰晶頂位於陝西朱雀國家森林公園,是園區著名景點,地形崎嶇、氣候和地質條件複雜,攀登難度大,是不少戶外登山愛好者選擇的徒步攀爬點。但是冰晶頂海拔高、氣溫低,加之遠離聚落、人類活動少,十分危險,並不適合普通遊客的旅遊。

近年來,穿越冰晶頂的這條路線事故高發。2023年5月,一個20人的旅遊團在冰晶頂附近迷路,探路過程中一男子不慎從大石上跌落受傷,所幸最終獲救;同年10月19日,一個18人組成的驢友團在攀爬冰晶頂過程中被困,當地集結上百人搜救,第二日上午被困18人全部被平安救下山;今年5月,江西大學生王某斌夜爬秦嶺失蹤,5月10日,在冰晶頂附近幾公里處發現遇難的王某斌。

搜救隊員:兩名遇難者均爲失溫導致

攀爬路徑非景區官方線路

10月21日,西安本地公益救援組織衆城應急救援隊隊員凌先生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凌先生表示,第一名遇難者在10月19日被找到,20日被運送下山。“我們是20日接到任務,上午11點在隊部集結完畢後前往景區。進入景區先通過纜車上山,就在景區草甸區域前往冰晶頂的路上,找到了第二名被困者。”

凌先生表示,兩名遇難者相隔二三百米遠,兩人所在的路徑並非景區官方路線。“(兩人)都倒在路上,但這路屬於景區無人區,是驢友登山踩出來的,不是那種正常路。”凌先生介紹,“被困人員上山時,都是從一個叫營盤溝的野山口上去。因爲現在這條線路比較火,走景區內肯定有費用,因此大多數戶外愛好者都喜歡從這條路線進山攀爬。”

救援人員在爲傷者裹保溫毯

但是從營盤溝處登山,難度和風險都比較大,凌先生介紹,很多剛接觸戶外登山的年輕人,並不瞭解從營盤溝上山線路的風險。他們只是跟着其他人,或者瞭解到其他人去了以後拍的視頻、照片,認爲風景很不錯,覺得沒有什麼危險,所以腦子一熱,沒有專業的準備就跟着去了。

在發現第二名遇難者後,印證了凌先生前期的猜測。“10月20日下午4點40分左右發現的第二名遇難者。遇難者沒有攜帶專業設備,甚至連衝鋒衣都沒有,下身穿了一條普通的褲子,上身穿了一件牛仔衣,一不防水二不防風。”凌先生說。“問題就出在這裡,沒有專業的設備,衝鋒衣、雨衣都沒有,下雨人體被淋溼,失溫再加上低溫,那肯定很容易出事。”

關於從營盤溝處登山,攀爬冰晶頂的這條線路,凌先生說他非常不建議戶外新手嘗試。如果有足夠的裝備或者是戶外經驗非常豐富,這條線路上去後那就是看風景,而且上去之前還要考慮當時的環境、天氣等多方面因素。

凌先生表示,這次人員被困也主要是因爲天氣原因。“最少五六人被困,不是失溫就是低體溫症狀,或者走不動在山頂周邊進行休整。”凌先生說,山頂那個地方根本就沒法休整,颳着大風下着雨,人員衣服全淋溼透了,休息時間越長肯定危險性越大。“只不過第一批救援隊上去,把身體、意識還比較好的找到,先給護送下來。最後還沒有找到的兩位,就隕落了,沒了。”

冰晶頂爲秦嶺石海區域最高峰

該線路近年來被困事故頻發

10月21日上午,從事秦嶺地區山地救援多年的公益救援隊隊員閆宇告訴紅星新聞,出事的線路近年來事故高發。“很多都是野路子,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關鍵很多都是剛畢業或者還未畢業的大學生。出事的很多都是新人,像西安的一些老驢友,已經上過很多次,甚至有些帶隊也帶了一二十次,現如今都不會上冰晶頂。”

閆宇透露,冰晶頂上面的天氣變化,很多剛接觸戶外攀登的新人並不熟悉。西安最近夏天剛剛結束,一些新人想當然地感覺上面不會太冷。“實際上現在已經跟冬季一樣,風一吹溫度低,人就失溫了。”閆宇說。

由於社交軟件的推廣,很多戶外新人看到網友打卡冰晶頂“海拔3015米”照相點以後,對這條線路趨之若鶩。“只看到人家在那拍照,就認爲上去很簡單。很多人不是不要命而是無知,認爲自己爬了幾十個小山峰,去冰晶頂就會很安全。”閆宇告訴記者,冰晶頂屬於周邊山峰最高頂,“上去後四面全是風,就跟開冷風空調一樣,人活動的時候還好,如果不動的狀態下,冷風吹着溫度又低,很快就會失溫,新手就不要爬這條線路。”

凌先生也告訴紅星新聞,現如今自媒體比較流行,網友看着一些所謂“戶外大神”或者驢友上山去後拍了非常漂亮的照片、視頻,在互聯網傳播後誘導很多剛開始玩或者還沒玩過戶外的新人蔘與這樣的活動,“三五成羣的人就結伴而去,有的人還會在網上說‘這種線路有什麼難的’‘小小冰晶頂隨便拿捏’,就感覺很輕鬆的意思。這些內容很容易誤導戶外新人,尤其是有衝勁的年輕人,因此出現的問題也就比較多了。”

凌先生說,攀爬冰晶頂的線路雖然漂亮,但是走景區安全性更高,走野路如遇上突變氣候,很容易出事故。“冰晶頂南北兩邊是兩條大山溝,冰晶頂是最頂端,底部山外是呈開口形狀,到山頂形成夾角。在這樣的環境下,溼空氣不停地向山上吹,會在山頂凝聚,完了後就會下雨。而且在目前的季節,晚上或者是陰天下雨,很可能就會下雪。下雪其實倒不是非常嚴重,最可怕的是雨夾雪,那就非常危險。”

凌先生有着多年的登山經驗,每年參與的救援任務有八九十次左右,他告訴紅星新聞:“像此類事故,大都是因爲沒有戶外經驗導致,很多人穿的衣服都是休閒運動裝,更別說戶外專業裝備。一沒有經驗,二沒有裝備,去山裡探險,看見一條小路沒人走但路徑挺明顯,頭腦一熱就上去,要麼就迷路,要麼不小心就墜崖,要麼就出現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