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打擊欺詐騙保須充分發揮大數據威力

秋實

近日,國家醫保局通報,今年6月-7月,該部門會同山西省醫保局,運用大數據模型,對山西省部分城市醫保基金使用數據進行了篩查,根據可疑線索指向,對忻州市保德縣德馨醫院、代縣和平醫院,朔州市應縣東城醫院、濟民醫院、夕陽紅華康醫院進行了專項檢查,初步發現這5家醫院涉嫌欺詐騙保問題。(8月18日《中國青年報》)

與過去打擊欺詐騙保主要靠羣衆舉報、飛行檢查、在日常監督中發現線索等不同,這次行動運用了大數據模型,並根據模型指向來辦案。也就是說,大數據模型成爲這次打擊欺詐騙保的“開路先鋒”,而人工覈查等傳統方式成爲輔助手段。

當前一些欺詐騙保行爲十分掩蔽,在信息碎片化時代,人爲發現這類行爲的難度較大。比如,醫生爲住院患者頻繁更換藥品,在住院病歷上應該對這樣做的理由進行分析,當電子處方和電子病歷沒有納入同一平臺時,雖然內容無法一一對應,但僅從表面上看兩者都沒有問題,且很難讓人懷疑其中存在騙保行爲。此外,現在大量處方從醫院流到藥店,這些處方若不走電子處方流轉平臺這個數字化路徑,藥店售藥的合理性就無法與醫院的診療思路進行比對,因此很難發現隱藏的貓膩。

在這方面,醫療大數據可以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電子處方和電子病歷進行智能對比,可以發現醫生在住院病歷上對處方用藥沒有進行分析,或者進行了遮掩,不符合診療邏輯的行爲就會浮出水面。全面普及電子處方流轉平臺,並確保醫院的處方都要經過這一平臺流轉,則能將患者在醫院和藥店之間的所有用藥都一併納入監管,患者很難鑽信息不通的空子欺詐騙保。

這5家醫院欺詐騙保的一些做法,很難通過傳統的監督方式發現線索。比如無資質人員通過模板編寫病歷並僞造醫師簽名,病歷內容相似度90%以上,這是人工較難發現的,但智能模型反而容易做到。僞造CT、X射線影像報告、串換收費、重複收費、進銷存不符等欺詐行爲雖然可將相關賬冊做得天衣無縫,卻無法將所有醫療電子信息進行修改。只要大數據模式將醫療電子數據信息儘量納入,總結規律、形成模型,並拿模型與實際信息進行比對,再隱蔽的欺詐騙保行爲都會浮出水面。

還要看到,互聯網診療和跨省異地就醫對醫療數據的依賴度更高,大數據在醫療行爲監督方面的作用只會越來越強。現在醫療系統正在大力推進醫療信息化建設,醫療機構應該強化信息基礎建設,積極培養相關領域的人才。其實,醫療信息化建設不僅涉及到技術與管理,還關係到打擊欺詐騙保和醫療行風建設等其他重要內容,因此各地應該採取更加積極的態度,推動大數據在醫療監管方面的應用盡快落地。

這次執法創新具有很強的示範意義,也意味着“大數據模型+人工覈查”模式已經基本成型,有望進入全面推廣階段。無論是醫療機構還是個人,都應該對這種新的監督模式心存敬畏,更加珍惜每一分“救命錢”,確保每一次醫療行爲都經得起質疑。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