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荒成國安問題 多國搶進投資

穆迪分析公司副主任烏伊(Timothy Uy)接受CNBC訪問時指出,「我認爲主要問題在於新的供應難以立即到位,需求大增也無法改善供應吃緊的情況。」。

烏伊提到,「供需兩方的企業都在調整,政府也積極採取行動,因爲他們認爲某種程度上這是國安議題。」

全球晶片荒令汽車業最受衝擊,由於晶片短缺,導致車廠被迫暫停生產。一些報告指出,晶片缺乏的情況可能持續到2023年。

烏伊指出,生產半導體需要高度精密且資本密集的程序,往往耗時數週,分銷晶片需要更長時間。此外,新的晶片供應量並非一蹴可幾,有時必須先花數年打造與安裝適合的技術,才能啓動晶片生產。

因爲半導體資本密集的屬性,全球晶片生產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精密技術也讓進入門檻不斷攀升。

烏伊表示,每一代半導體制程都不同,更新的晶片往往擁有更高的利潤,促使晶片廠商向新一代晶片投入產能,不願分散資源至舊一代晶片,這也解釋汽車產業陷入困境的原因。

如今多國政府承諾投入大筆資金以及政策支持,提升自家晶片製造實力。韓國宣佈2030年以前砸下4,500億美元的計劃,同時給予企業稅務優惠。

中國大陸則砸下銀彈設立國家基金,扶持國內晶片廠商發展。美國通過一項科技與製造法案,其中包括520億美元作爲半導體研發、設計和製造資金。歐盟也預備砸下重金擴展歐盟半導體制造。

烏伊認爲,政府的參與有助於提升競爭力,也可緩和部分缺貨壓力,尤其是記憶體晶片,因該產業僅有少數企業主導。

隨着政府向本國業者提供補助與許多間接的支持,本地且規模較小的業者可生產低階晶片,帶動市場供應量,可望填補車廠所需的晶片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