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理性看② | 增量政策是什麼?河南如何抓落實?

(原標題:經濟理性看② | 增量政策是什麼?河南如何抓落實?)

編者按

讀懂增量政策的 “來”和“去”

早在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提出“及早儲備並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並從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等五個方面做出部署,“增量調節”由此啓動。

增量政策緣何推出?喻新安談道:“當前經濟增長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諸如發展動能不足、市場相對低迷等,我們希望通過財政手段破解這些問題。”過往我國經濟穩增長壓力較大時,也曾進行增量調節。如1998—2002年的結構性改革、2009—2010年的“四萬億”投資計劃等。

“之前的措施和經驗或可爲此次調節提供參考。”喻新安談道,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四萬億”計劃是一個典例,聚焦供給側以基建拉動各行業復甦,對於推動經濟增長效果十分明顯。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造成了諸如產能過剩、房地產非理性繁榮等問題。“此次增量調節借鑑以往做法,同時吸取經驗教訓,力爭效果更好。”

因時而變,此次增量調節往何處去?“一攬子增量政策指向有效需求不足、民營企業預期、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產市場以及資本市場五方面問題。”喻新安認爲,大幅增加民生領域投入,提高勞動者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輔之以必要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和結構性調整投入,可能是相對科學靠譜的調節方法。

剖析“化債”對經濟影響幾何

“6+4+2”,地方化債三箭齊發: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增加6萬億元;從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2029年及以後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

在化債計劃公佈前,市場上一直有傳言中央可能會出臺10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靴子落地”後,有人感覺不過癮並提出疑問:“保政府不保企業和民生?”“保投資不保消費?”

“存在誤解可以理解,因爲政策背後的邏輯需要剖析。”喻新安談道,當前一些地方隱性債務規模大、利息負擔重,存在“爆雷”風險,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政府職能的發揮。化債政策能爲政府“解套”,使之更靈活調配資源,進一步支持薄弱和關鍵領域的發展。比如,政府可以加大對“兩重項目”(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的項目)的投資,築牢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喻新安說:“通過化債能讓政府有本錢、有信心做好更多事情,促進地方經濟有效運轉,活躍市場、兜底基本民生。”他進一步談道,除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外,我們目前還面臨房地產風險、金融風險、政治安全風險。一攬子增量政策是一套組合拳,化債只是第一步,之後還會有持續的工作跟進。

搶抓政策機遇 河南爭做行動派

河南緊握增量政策方向盤,打響化債政策第一槍。11月15日,河南省發行318.169億元再融資專項債券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距國家公佈化債計劃僅一週。行動很給力!但是下一步,資金該怎麼用呢?喻新安認爲,河南要立足自身發展實際,增加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力度,加快推進“7+28+N”產業鏈羣建設,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強項目謀劃儲備同樣是搶抓機遇的重中之重。”河南省項目推進中心總工程師、正高級經濟師胡美林認爲,我省要按照國家所需、自身所能,謀劃一批標誌性、引領性的重大支撐項目,並將項目謀劃儲備與國家增量政策相結合,納入國家大盤子,爭取更多中央預算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特別國債資金支持。

鄭州大學副校長、教授王海傑談道,逆週期調節下河南經濟發展要抓好“高”和“低”兩個着力點,即具有創造性、引領性的高精尖行業要抓,它們代表着未來、象徵着實力;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也要抓,迴歸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在築實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優化升級。

“讀懂”是“用好”的前提。研討會上,河南省統計局原副局長趙德友、河南省政府研究室一級巡視員皇甫小雷等專家學者也進行了主旨發言,深度研討、解讀增量調節政策,紛紛爲河南省如何利用這一戰略契機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策劃/姜秋霞  執行/馮佳寧 海報/張舒婷 特別感謝: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

相關推薦

· 經濟理性看① | 衝刺5.5,全年經濟目標能否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