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困難、失去求學熱情… 退場學校安置生退學率逾16%

退場私校安置生退學率高,環球科大等三校,今起停招。本報資料照片

高美醫專、臺灣觀光學院等六所學校近五年陸續停辦,經教育部專案安置的一五一六名學生卻有二四九人遭退學,退學率高達百分之十六點四二,遠高於大專校院百分之七點三退學率,安置追蹤也因疫情停辦三年。退場措施成效不佳導致「學校沒了、學生就學中斷」,成了私校退場條例上路後的漏洞。

根據審計部審覈報告,一○七學年停辦的高美醫專有三四五名學生被安置,其中一一八人退學,佔安置學生總數近百分之卅四;位於花蓮的臺灣觀光學院曾有上千名學生,兩年前停辦後,將一三一名學生安置在慈濟科技大學和大漢技術學院等七校,但是,最後有卅四人遭退學,退學率百分之廿六。

一名被安置到慈科大的畢業生說,慈科大有認抵學分,對大家很有幫助,但有些同學就此失去求學熱情而轉學或退學,因爲「不想再賭了」,家裡經濟狀況不允許,決定提早出社會。

亞太技術學院四年前停辦,四百多名學生待安置,最終有二八四名接受教育部專案。前亞太專任教師黃惠芝表示,有寵物美容系學生被轉去嘉義大同技術學院,幾名學生最後決定轉行到園區當作業員,部分未接受安置學生,有人選擇提前去當兵,也有少數學生自行轉學、重考,尋找離家近的學校。

臺師大教育所畢業生陳淳曾訪談十四名來自不同退場學校的學生,彙整三種轉學樣態,包括原校修習學分無法抵免,須多花時間以及金錢修課;其次是新學校離家遠,卻沒補助款協助就學;另外,到新學校無法適應卻求助無門,導致部分學生最終放棄學業,只能以高職學歷找工作,償還就學貸款。

高教工會研究員陳柏謙說,學校被辦倒後,教育部不斷宣稱原校畢業並非好選擇,強硬將學生轉學卻未追蹤學生適應情況,學生只能獨自承擔苦果;儘管私校退場條例已上路,但只不過是增加一年緩衝時間,治標不治本。

教育部表示,將持續透過退場基金補助安置學生交通費、住宿費,並提供弱勢生助學措施,若學生有經濟困難,也可尋求校內外資源提供經濟支持。退場條例已建立及早預警學校機制,將持續監督私校辦學,並藉輔導協助學校改善辦學情況,讓辦學狀況不佳者平順退場,維護師生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