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城案調查報告7月定稿 著重柯文哲等人行政責任
國民黨北市議員遊淑慧。本報資料照片
北市議會「京華城容積違失案專案調查小組」所有訪談已結束,今8度開會重點是調查報告的方向與內容,包含前市長柯文哲、前副市長彭振聲等人的行政責任,預計再開會2至3次,7月定稿,將送廉政署,不排除向監察院提出糾正或彈劾。另,專案小組發現疑似與金流有關的不適合公開資訊,已建議市府向廉政署告發。
遊淑慧會後轉述,監察院糾正該案容積獎勵給予有缺失是「結果」,專案小組則調查「起因」,爲何該案會進入都委會,以及適法性、對價性與公益性問題,最後仍給獎勵、甚至是不可引用的都更獎勵;所有訪談已結束,柯文哲、彭振聲不願意來,小組也不會再等待,今日會議即開始討論調查報告的內容與方向。
她指出,京華城針對逾12萬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提行政訴訟敗訴後,市府有人建議京華城提案改提都更容獎再送都委會,雙方都有相關文字紀錄,如今市府卻沒人承認是誰給的建議,後續將交由廉政署調查。另,市府讓都委會扮演審議、研議角色,陷入裁判兼教練狀況,是彭與都發局前局長黃景茂所爲,此行政責任也會在調查報告呈現。
遊淑慧說明市長、副市長的行政首長責任,柯在此案有把關責任、准許權利,他不只轉送陳情信、裁示儘快處理、批示相關公文,甚至把該案當作府級重大案件,指派應該客觀中立的時任副市長、都委會主席彭振聲擔任私人案「專案經理」,角色衝突是否合宜。
她說,彭責任在於專案經理角色,應來說明卻沒說明,將由司法機關調查;彭是都委會主席,卻未處理府外委員針對對價性等所提意見;再者是對價性,彭應請各局處事前評估、在都委會表達意見,專案小組質疑爲何此案沒估價,都發局稱因市長指示才趕快送都委會、也認爲各局處會中會表達意見,但矛盾的是,事前沒評估、府內委員也未表達意見,最後該案過關。
遊指出,市長指示交辦、副市長擔任專案經理是暗示,對於公務機關、委員是一種態度表現,不能說最後是共識決通過,市長若覺得都委會決議有問題,仍可不公告。
她說,京華城曾先後拜訪彭與黃、柯,卻未有廉政倫理事件登錄,政風處今回覆,判斷此行爲是關說案,而非遊說案。另,專案小組發現疑似與金流有關的不適合公開資訊,已建議市府向廉政署告發,避免影響後續偵查。
遊淑慧強調,專案小組沒有法律判斷及權利,最後會將調查報告送至廉政署,是否送監察院糾正或彈劾柯、彭等人待討論;今天討論出調查報告架構,由幕僚整理初稿,另已發文內政部釋疑待回覆,下次會議訂於6月24日,預計再開會2至3次,7月就會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