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健康》腸胃鬧脾氣分等級 一圖看出「年齡密碼」
腸胃不爽也分老中青幼 不同症狀一圖對照。(示意圖/Shutterstock)
不要以爲腸胃出問題,一定會從肚子不舒服就開始有感。許多慢性致病因子,在一開始都讓人完全沒有感覺,或是出現與腹部相隔遙遠的異狀,怎麼樣也想不到竟然是脾胃在呼救。中醫師郭大維指出,中醫護胃是巨觀,除了疾病本身,還兼顧到個人的問題,諸如工作壓力、情緒、生活習慣、居住環境等都列入考量,尤其各年齡層常見的脾胃症狀,其實大不相同。
郭大維醫師指出,以中醫而言,脾胃並非只是指臟器,還包括臟器的生理功能,因此人體的消化系統都屬於中醫脾胃的範圍。以老中青幼四代來看,許多非典型的「身體不適」,其實也都是脾胃問題的外顯:
●18歲以下孩童與少年:
→溼疹、小兒地圖舌
郭大維醫師指出,小兒溼疹的問題正是出在脾胃功能不佳,而主要發生的原因爲脾虛溼盛、不能運化水溼。皮膚症狀多以滲液、腫脹明顯,大多屬於特稟體質患者,也就是過敏性體質患者,常因飲食過多冰冷瓜果或冷飲所導致。
至於地圖舌,大多發生在4歲以前的孩童身上,多與脾胃的氣陰不足有關,所以有地圖舌的兒童一般也會出現食慾不佳、多汗、倦怠、乏力等症狀。
●19~29歲青年期:
→腹瀉、便秘
青年期常出現的腸胃症狀是腹瀉、便秘,或是交替性的腹瀉與便秘出現的「大腸急躁症」。由於多數患者多半以爲只是一般腸胃炎而延誤就醫,甚至有人誤把腹瀉當減重或排毒,藉以維持體態,往往造成身體更大的消耗,直到影響生活後纔來求醫。
(資料來源/郭大維、王瑞玲《讓腸胃動起來》時報出版 圖/中時新聞網陳友齡製圖)
●30-59歲中壯年:
→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疲倦、月經量少、血塊偏多等症狀
郭大維醫師強調,中醫認爲脾主升清,當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就會出現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疲倦等症狀。通常這樣的患者需要把腸道里面的宿便毒素清一清,通常頭痛問題也能一併解決。
此外,還有一些女性患者,主訴月經量少、血塊偏多,這類型患者的手腳一年四季都是冰冷的,再進一步詢問以後會發現,她們經常軟便,且經期前一週容易腹瀉,這就符合中醫所謂的脾胃氣虛。
●60歲以上長者:
→耳鳴、口氣重濁、老人味
「耳鳴」,是老年人因脾胃問題常產生的症狀之一,通常這些長輩到耳鼻喉科檢查,醫師都會說耳朵沒有器質上的問題。在中醫四診合參中就會發現,這類型的老年人骨骼較纖細、怎麼吃都吃不胖,當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就很容易引起耳鳴。
再者,很多老年人也會有口氣重濁,舌頭伸出時會發現舌苔厚,就像很多人會說的「老人味」。
郭大維醫師指出,若能把腸道的宿便做一次性的清空,慢慢地就會發現舌苔漸漸減少,舌頭逐漸恢復淡紅色,口氣問題也會得到改善。
郭大維醫師表示,「十人九胃病」,從胃炎、胃食道逆流、腹脹、腹瀉等等都不容忽視,尤其「內傷脾胃,百病由生」,長久下來恐造成胃癌、大腸癌等致命重症。
他建議,養脾胃除了注意飲食習慣之外,日常適度放鬆心情、勿過勞、避免菸酒、適度運動,雖是老生常談,卻的確是臨牀實證最有效方法。若出現身體異狀也應儘早求醫,避免惡化難以收拾。
資料來源:郭大維、王瑞玲《讓腸胃動起來》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