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內地院線最高分,不該只有0.1%排片

8.9,是一部新片的分數。

也是這段時間院線片最高的評分。

然而,這部幾乎沒有差評的電影,宣傳卻幾乎爲零。

影院排片也沒有優勢,上映首日只有0.5%。

接下來幾天很快降到不到0.1%的排片。

稍微遠離市中心的地方,基本很難看到它。

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的片名還引起了人們的不滿。

不恰當的翻譯,完全耽誤了一部好片。

秉着決不能錯過任何一部佳作的原則。

魚叔今天就要好好和大家安利這部——

《泳者之心》

Young Woman and the Sea

《泳者之心》這一翻譯,聽起來頗有意譯的韻味。

實際上卻是模糊了電影真正的核心表達。

爲何?

看一看英文片名,Young Woman and the Sea。

不難看出,這名字有借鑑《老人與海》的意味。

自有一種頑強拼搏的奮勇之感。

而這種力量作用於「年輕女性」四個字上,更有了一種反抗感。

本片也的確講述了一個年輕女性與大海「搏鬥」的故事。

而且是改編自真實事件。

位於英國與法國之間的英吉利海峽,是不少游泳愛好者的夢想之地。

多變的地形,複雜的海洋狀況,不斷挑戰着游泳者的耐力與意志力。

20世紀20年代初,只有兩名男性游泳者成功遊過英吉利海峽。

到了1926年,一位來自紐約的20歲年輕女性,以比男性還要快近兩個小時的記錄,成爲首位橫渡34海里英吉利海峽的女性泳者。

她就是——

特魯迪·埃德爾。

特魯迪(黛西·雷德利飾)是一個天生要強的女孩。

兒時得了要命的蕁麻疹高燒不斷,連醫生都說撐不過一個晚上。

但特魯迪超強的求生意志讓她挺了過來。

只是耳朵留下了病根,如果進水就有失聰的危險,這似乎斷了她游泳的可能。

爲了游泳,她整日整夜在父親身邊唱歌,逼得父親最終妥協。

最初,特魯迪並沒有展現出很高的天賦。

進入女子游泳隊後,也只能白天燒鍋爐,晚上在隊員離開後纔可以訓練。

直到一次小型比賽中,她的游泳能力被激發了出來,爆冷拿下了冠軍。

不過,因爲是女子游泳比賽,這則消息和訃告一起放在報紙的一個小角落。

特魯迪前進的腳步並沒有停下來。

她一路破紀錄,最終走上了奧運會。

但那個年代,女性參加游泳比賽並不被人看好。

巴黎奧運會賽前,女性選手連訓練場地和機會都沒有。

這也導致特魯迪沒有取得滿意的成績。

深陷失利痛苦的特魯迪,回國後又受到了一則備受打擊的消息:

姐姐要放棄游泳,放棄心愛的男友,與父親安排的屠夫兒子結婚了。

特魯迪質問姐姐爲什麼不反抗,姐姐回答:

沒有人關心我們的輸贏。

我們是屠夫的女兒,這就是命。

他們不需要我們(女性)成爲英雄,不想讓我們有所成就。

但特魯迪不妥協,她決定用挑戰英吉利海峽來證明,女性同樣可以是英雄。

她先用一場三小時內從紐約游到新澤西的挑戰,獲得了美國奧委會的資助。

只是,不少男人無法忍受一個如此年輕的女性挑戰他們的權威。

我多年來維護着體育事業的純潔性,眼看着他們投票給女性。

這次,決不能讓一個女人有機可乘。

官方配給特魯迪的男教練,在游泳過程中想盡一切辦法試圖讓她失去挑戰資格。

最後直接在特魯迪的茶水中下藥,讓她的首次挑戰以暈眩結束,也讓她的女性身份成爲全球的笑話。

好在,特魯迪永遠不懂什麼叫認輸。

她在朋友與家人的支持下,開啓了第二次挑戰。

這次,她成功了。

特魯迪挺過了海洋中的危險,戰勝了自己的生理與心理極限,向全世界證明:

女性同樣擁有強大的力量。

女性在任何領域都不應該被忽視。

電影中有兩個情節讓魚叔尤爲感動。

其一,是特魯迪的姐姐說完「他們不需要我們成爲英雄」後,特魯迪哭着說:

可你曾經就是我的英雄!

其二,是特魯迪快要向命運低頭時,一個小女孩來和她說話:

你就是特魯迪嗎?

因爲你他們讓我游泳了!

彼時,特魯迪正穿着圍裙擦拭着肉鋪的窗戶。

小女孩滿臉笑容地和朋友說:

我竟然和她說話了,她就是我的英雄。

特魯迪的偉大,不單在於她完成了一項壯舉,激勵了更多女性走上打破偏見的道路。

還在於,她成功的背後凝聚着一羣偉大女性的力量。

這樣的女性力量像鎖鏈一樣緊緊聯繫在一起,不斷地傳遞傳承。

特魯迪的成功,離不開三位女性的幫助。

第一位就是她的母親。

特魯迪與姐姐之所以能夠學習游泳,就是因爲她們的母親。

這個決定誕生的原因充滿了現實的殘忍。

港口的一艘船發生了火災,被燒死的人幾乎全是女性。

這艘船距離岸邊只有10米,但因爲女人不會游泳,她們只能在船上等着被活活燒死。

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遭遇同樣的事情,所以決定讓她們學習游泳。

想當然,父親是不會同意的。

哪有女孩出去游泳的?

女孩這樣拋頭露面以後怎麼嫁得出去?

但母親堅定要這樣做。

她最常說的一個詞就是:我決定。

而不是「可以嗎?」「能否?」「行不行?」

在父親不願意出錢讓女兒接受專業的訓練時,母親也是自己做手工掙錢供孩子學習游泳。

就是在這樣母親的影響下,特魯迪決定挑戰英吉利海峽時,也是告知父親而非商量。

母親身體力行告訴女兒:

女性的成長,更要靠「我想、我要、我決定」來自己爭取。

第二位是特魯迪的教練。

她出場的第一句臺詞就表明了她是一位非常強大的女性:

你在找管事兒的男人?

這裡沒有管事兒的男人,是我建立了這支女子游泳隊。

是這位教練教會了特魯迪28拍的游泳方式。

也是這位教練當面戳破奧委會主席的虛僞面孔:

— 她在巴黎奧運會上丟盡我的臉!

— 是你三個星期不讓女孩訓練!

後來因爲女性身份,教練不能陪着特魯迪進行挑戰。

她就時刻守在收音機前聽着特魯迪的動向。

激動時衝着窗外大喊:

衝啊!姑娘!

正是這種永遠向上的信念支撐特魯迪無畏向前。

第三位,則是特魯迪的姐姐。

雖然姐姐早早向命運妥協。

但她一直激勵妹妹堅持走自己的路,並陪伴在她身邊。

妹妹被父親安排相親時,她就想辦法「拯救」妹妹。

妹妹還在猶豫是否挑戰英吉利海峽時,她就鼓勵妹妹堅定信心。

妹妹第二次挑戰快要堅持不住時,她堅定反對父親想要把妹妹拉上來的想法,並跳下海中陪着妹妹一同游泳。

正是有了這樣一個又一個純粹且堅韌的女性力量從小到大影響、支持着特魯迪。

纔有了她最終的成功。

屬於女性的勵志故事,總是更能讓人心潮澎湃。

因爲他們在挑戰自我之前,要先打破的是來自社會的偏見。

就像特魯迪與她的隊友們,雖然有着過人的技術,卻只能在鍋爐房旁邊的小泳池訓練。

同樣身爲國家代表,在前往巴黎參加奧運會的遊輪上只有男性有訓練的地方。

女性不要說場所了,就連睡覺的地方也是一天到晚嗡嗡作響的劣等房間。

更不要說,訓練有素的澳大利亞選手來紐約比賽,也要不斷強調她們是被優待才允許進入男子泳池的。

而且,媒體關注的只是她們「宛如白天鵝的優雅身材」,而非能力水平。

不僅僅是游泳,衆多競技項目也是同樣,不乏因爲性別就遭到輕視的女性選手。

《摔跤吧!爸爸》中的大女兒吉塔是其中一位。

吉塔從一個普通印度女孩成爲昂首挺胸站在比賽場上的摔跤選手經歷了種種困難。

《後翼棄兵》中的貝絲也是一位。

在那個年代,即便是天才,貝絲在棋盤上也遭受不少來自男性的鄙夷。

不止是競賽,科學的領域也是一樣。

《隱藏人物》中,三位女性科學家,面臨的不僅是女性身份的劣勢,還有來自種族的歧視。

凱瑟琳因爲是一名黑人女性,她的名字沒有被書寫的機會。

瑪麗因爲是一名黑人女性,連上學的機會都幾乎沒有。

可這些女性,最終都以事實告訴大衆:

她們值得擁有崇高的敬意。

其實,也有人說《泳者之心》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勵志故事。

充滿套路的類型片策略最懂得如何拿捏觀衆的情緒。

但要知道,套路從不是問題。

因爲真實的故事永遠能夠觸動人心,而成熟的製作則能爲其錦上添花。

本片就用精良的鏡頭語言與動人的配樂,讓觀衆加倍感動於特魯迪的故事。

尤其是最後游泳的片段。

《加勒比海盜》製作團隊關於海洋的經驗,讓特魯迪在大海中的場景更有沉浸感。

無論是可怕的紅水母羣,還是深夜中看不見方向的黑暗淺灘。

觀衆跟隨着特魯迪視角在海水中沉浮,彷彿在親身感受這項挑戰的不易。

另外,電影充滿細節的敘事幾乎讓每一個畫面都有效地進行了情感表達。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實在是戳人。

每次特魯迪挑戰時,都會有一個各家各戶的女性打開收音機聽轉播的畫面。

在第一次失敗後,這些女性被家中的男性一個一個關上了燈。

但到了第二次挑戰時,她們又接連親手再打開燈。

這樣對仗工整的敘事看似不新鮮,但其中傳達出的一種接力式的情緒就是能夠打動人。

此時,再讓我們回到最初的片名爭議。

整部電影明明都在訴說女性的故事。

尤其是片尾,原型人物的影像穿越時光躍然於大銀幕上,人們無比感動與欽佩她與她們的了不起。

可到了性別歧視逐漸走弱的當下,卻用了一個模糊的詞彙掩蓋本該綻放的光芒。

實在是令人惋惜。

全文完。

助理編輯:旺達的托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