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50/張國榮沒拿金馬獎男主角 是金馬獎可惜了...
姚南宏/文
金馬50意義非凡,從業餘影迷的角度來看,乃是承接臺灣新浪潮與千禧年後新鄉土電影熱潮的混搭新里程碑。
金馬獎是臺灣三金(金馬金鐘金曲)中,格局最大、地位最崇高的獎項,不是爲了保護臺灣本土電影而設立,更不是爲了獎勵票房佳但內容不足、程度欠佳的電影作品而生。
王家衛導演以《一代宗師》囊括最佳影片、導演、男女主角、攝影、美術等11獎項,雖是金馬50,但臺灣電影整體內容走弱,中國大陸電影的類型內容尚未融合出臺港中都能共鳴的作品(例如去年的《神探亨特張》,就是一個讓人驚豔的好作品。),《一代宗師》從入圍成績來看堪稱最大贏家,也是合情合理。
在王家衛導演的作品中,演員的內心旁白與場域掌握能力十分重要。如果形容梁朝偉是個猛打詠春樁的練家子葉問,張國榮堪稱是天分絕頂的江湖浪子令狐沖。
1990年,離香港迴歸還有7年。張國榮在《阿飛正傳》的演出讓我觀影時全身皆起雞皮疙瘩。阿飛旭仔口中的無腳鳥,似乎從未愛過但是卻愛得太多,他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幕不禁感嘆。
他終於前去尋找親生母親,觀衆被籠着整個銀幕的的背影緩步的向前走,張國榮的獨白,「我終於來到親生母親的家了,但是她不肯見我,傭人說她已經不住這裡了。當我離開這房子的時候,我知道身後有一雙眼睛盯着我,但我是一定不會回頭的。我只不過想見見她,看看她的樣子,既然她不給我機會,我也一定不會給她機會。」
阿飛的背影,張國榮的人生縮影。(圖/翻攝《阿飛正傳》YouTube畫面)
機會不就是還有愛人的可能與機會嗎?傷害不就是在愛人的失落與錯過造成嗎?
音樂一下,腳步顯得豁然且堅定,身影由快轉慢,從愛,也從傷害到愛。
如同電影開場的這段話「一九六o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跟我在一起。我會記得這一分鐘。這是一個事實,我們改變不了,因爲已經過去了。」
那年,張國榮總算拿下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是第一座也是最後一座。此外獲得第2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第36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
該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是《推手》裡的已逝硬底子演員郎雄,只能說該屆四位男主角都有可能,另外兩位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父子檔,張國柱與張震。
已逝鬼才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李安導演的經典之作《推手》,再搭一部王家衛的《阿飛正傳》,該年的男主角競逐,簡直是NBA的96梯隊同場廝殺。
拿與不拿,系之在緣。
1993年的《霸王別姬》,堪稱張國榮離金馬獎最近,同時也是最遠的一部作品。依《霸王別姬》在世界影壇的聲勢(下面一長串肯定,還是簡略版的。),張國榮理應能在金馬獎大放異彩。
《霸王別姬》不只是張國榮帶給陳凱歌的巔峰之作,同時也是中國電影的頂級之作。
第46屆法國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第4屆日本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男主角第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貢獻獎第46屆法國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第51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第66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第27屆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第47屆英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第46屆國際影評人協會大獎費比西獎
但是在當時的政治因素下,《霸王別姬》不只在金馬獎被封殺(被視爲大陸電影,因此連提名資格都沒有。),由於該片提到文革情節,也進不去中國大陸的金雞百花獎,而《霸王別姬》不是香港電影,自然也無法在香港金像獎入圍拿獎。
不過在第30屆金馬獎(1993年),張國榮以《紅顏白髮》 拿下最佳電影歌曲的獎項,這是他第一座也是在世時唯一一座的金馬獎。
《霸王別姬》之後,張國榮與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關係,就如同他與黃耀明合唱的《這麼遠那麼近》,皆是入圍而與獎項擦身而過。
●第33屆金馬獎 《風月》最佳男主角提名
●第34屆金馬獎《春光乍泄》最佳男主角提名
●第37屆金馬獎《鎗王》最佳男主角提名
●第39屆金馬獎《異度空間》最佳男主角提名
張國榮受訪時曾經說過,「坦白說,我就是想得這個獎。」
我讀大學時一直以爲張國榮有拿過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畢竟從一個演員的藝術成就來看,張國榮在華人演員之中,創造了無法被超越的地位,也幫助陳凱歌導演與王家衛導演留下了讓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
張國榮在世時沒拿金馬獎男主角 是金馬獎可惜,不是張國榮可惜,在金馬50的時間點,這是我能少數以肯定態度做出的結論。
你也可以當金馬50大評審,快來投票選出你心中的金馬獎最佳男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