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觀察 | 我國航運保險市場佔全球份額僅13%,下一步如何贏得更多話語權?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實習生 華辰燁 上海報道

上月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關於推動上海航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建設高水平航運保險市場體系、促進高質量航運保險市場治理、營造高層次航運保險營商環境、塑造高能級上海航運保險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對打造上海航運保險中心作出部署。業內認爲,上海正迎來構建國際航運保險中心的歷史性機遇。

本屆進博會期間,航運險亦成爲衆多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中國太保總裁趙永剛在“保險助力航運高質量發展”2024國際論壇上表示,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趨勢爲航運險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中國太保近年來積極創新,推出航運業歐盟碳排放成本價格指數保險、低空經濟產業保險等創新產品,填補了市場空白,展現了保險創新在新環境下的前瞻性。

《2023中國航運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內河運輸完成貨運量47.91億噸、貨物週轉量20772.54億噸公里;海洋運輸完成貨運量45.77億噸、貨物週轉量109178.98億噸公里。我國國際海運量接近全球海運量的三分之一。

上海海事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初北平表示,航運保險作爲風險分散和轉移的重要工具,在維護航運安全、保障供應鏈穩定中發揮着關鍵作用。在全球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大背景下,我國的航運保險產品需要不斷提升數智化風險預測與保障水準,更好支持航運業向數字、綠色、智能化轉型升級,爲高水平共建“一帶一路”及“航運強國”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我國航運保險面臨轉型升級的新機遇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高度重視航運險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除了上月出臺的《指導意見》,去年12月,交通運輸部等五部委也聯合發文,將強化航運保險服務保障作爲加快推進現代航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

中國航運業市場規模巨大,技術應用場景豐富,產業鏈完整。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表示,“我國航運保險面臨着轉型升級的新機遇,要以創新引領發展”。

他認爲優化政策支持,共促行業發展。加強政策創新和監管協同,完善司法環境,對推動和發展航運保險行業至關重要。

然而,據統計,2023年我國在全球航運保險市場份額僅13%,與我國同期航運業多項主要指標居全球第一的地位不匹配。趙永剛指出,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在於,歐美傳統航運強國仍牢牢佔據規則主導權,國內保險機構全球服務網絡和海外風險識別能力有待提升,保險產品缺少創新性和競爭力,航運保險專業人才不足等。但換個角度看,這些短板和不足正是努力的方向,只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共同努力、久久爲功,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在國際航運保險市場有更多話語權的自強之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航運險領域的創新型產品。例如,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碳中和”目標背景下,國際航運減排規則趨嚴,低碳管理要求不斷提高。今年5月,中國太保首創了航運業歐盟碳排放成本價格指數保險,並落地了全國首單,幫助某公司涉歐航行船舶有效應對歐盟碳市場價格波動風險,這是我國金融行業首個服務對外貿易應對國際氣候變化下航運脫碳風險的金融產品。

今年6月,人保財險全球首款滿足中國“一單制”的多式聯運集裝箱貨物運輸創新保險方案落地,實現從安徽合肥工廠裝箱,集卡運至車站,鐵路到上海港,再從上海港到荷蘭鹿特丹的全程保險,解決了以往企業在海陸鐵等分段式投保背景下,各環節保險責任銜接不清晰,國內與國際保險產品融合不足等問題,實現了“一次保險、全程責任”。

直保、再保險協同,提升航運保險市場能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直保公司,再保險公司在航運保險發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爲持續提升航運保險承保能力,今年十月發佈的《關於推動上海航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上海航運保險與再保險協同發展,依託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聚合境內外航運再保險承保能力,針對服務“走出去”、“國之重器”、綠色船舶、特戰險等航運特殊風險領域,探索以保險共同體等方式,增強航運保險自主供給能力。探索研究新型風險轉移產品,豐富航運風險分散機制。鼓勵轄內保險機構逐步、適當提高自留風險額度,不斷提升承保能力。

再保險作爲保險的保險,能夠有效分擔保險公司的承保風險。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表示,上海打造航運保險中心,要同步提升直保和再保險的承保能力,全面提升航運保險服務能級。再保險公司憑藉其全球風險分散的能力,能夠將來自上海的航運保險風險在國際市場上進行分散,爲直保公司提供更強大的風險後盾。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專家朱少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發展航運保險,需要加快聚集航運保險的市場要素(如航運金融、諮詢、經紀、仲裁、保險等機構);需要依託上海國際再保險交易中心建設,加強航運再保險發展,推動航運保險產品創新;需要利用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推動船舶製造廠商、航運公司、保險公司的數據共享。

低空經濟保險在提速

除了航運保險的發展備受關注,在本屆進博會上,低空經濟發展和相關產業也帶來了不少關注和流量。

11月5日,工信部官微“工信微報”發佈消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低空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研究部署推動低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

從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將“低空經濟”列爲戰略性新興產業,到今年初“低空經濟”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多地紛紛出臺低空經濟專項政策,資本市場熱情也被不斷點燃。

本屆進博會首設“未來低空出行”專區,一些低空經濟代表企業帶着真機參展,吸引衆多觀衆駐足觀賞“空中的士”“飛行汽車”的真實模樣。

任何一個新興產業的成長都離不開保險的保駕護航。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原一級巡視員、副司長靳兵在進博會做主旨演講時指出,低空經濟作爲新興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預計今年低空經濟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未來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可能佔到GDP的2%至3%。加強金融保險工具的應用,可以爲數字航空物流科技創新和新技術產品的應用提供堅強後盾。

保險公司同樣對低空經濟表達了高度關注。進博會上,趙永剛表示,中國太保未來還將深入參與低空經濟產業的產品規則設計,推動更多保險創新項目試點落地。

太平洋財產保險副總經理李超指出太保產險的兩大產品方向:一是拓展航空保險產業鏈的整體保障,從傳統單一的航空器保險轉向包括金融租賃、維修、空管等環節的全面保障;二是爲客戶提供定製化產品,以精準風險分析爲依據,根據客戶需求提供靈活的產品組合。此外,太保產險還在航空保險風險管理上大力投入,通過專業團隊和先進技術(如無人機查勘、風雲氣象雲平臺)來降低風險。

李超進一步透露,太保正在建立低空經濟保險風險研究實驗室,最終目的是爲客戶提供更加專業和全新的服務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