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代奇書《海錯圖》:傳說中的人魚到底長啥樣?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 上官雲)大海總是能讓人懷有無限想象。很多年以前,清代有一部奇書《海錯圖》,不光記載了許多奇怪的海洋生物,甚至還有其烹製方法。
最近,熱門書《海錯圖筆記》青少版從生物學、博物學等角度,講述中國豐富的海洋及濱海生物、植物和風土人情,物種涉及魚類、海洋哺乳動物及濱海植物等40餘種。
那麼,奇書《海錯圖》記載的那些古怪海洋生物,其真實面貌是怎樣的?
一本多年前的紙上“海洋館”
雖然名字裡有個“錯”字,但《海錯圖》不是“挑錯”的書,而更像是一部清代的“科普書”。
它的作者叫聶璜,原本是清代的一位畫家,但業餘卻狂熱愛好着生物學。有一天,聶璜發現,一直以來似乎都沒什麼成系統的海洋生物圖譜流傳下來,乾脆決定自己畫一本。
說走就走。於是,在康熙年間,他遊歷河北、天津、浙江等地,考察了很多沿海的生物。每瞭解到一種新的海洋生物就畫下來,查閱資料、請教當地漁民……儘可能驗證真僞。
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了,聶璜終於完成了《海錯圖》。在航海技術相對比較落後的過去,這本書裡記載了300多種與海洋相關的生物,所以也有人稱之爲當時的紙上“海洋館”。
後來,這套書被帶入皇宮,深得乾隆皇帝喜愛。他還叫人把《海錯圖》放在常去的宮殿裡邊,這樣就可以隨時觀看了。
需要解釋的一點是,《海錯圖》這裡的“錯”字,是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書中有虎鯊、海洋植物……還有各種口耳相傳的神話生物:兇猛的海蜘蛛、鱉身人首的海和尚等。
據《海錯圖筆記》介紹,曾有人給聶璜畫過一種生物“人魚”。他開始沒信,因爲人魚長得很奇怪:“其長如人,肉黑髮黃,手足、眉目、口鼻皆具……惟背有翅,紅色,後有短尾及胼指,與人稍異耳。”
《海錯圖》裡的《人魚》圖。圖片來源:《海錯圖》
後來聶璜看到《職方外紀》和《正字通》都記載了這種生物,才把它畫在《海錯圖》中,造型幾乎就是一個後背長鰭的禿頂中年男子。
有關人魚的傳說由來已久。曾有人說,儒艮便是人魚的原型。看外形的話確實有一點像:它的鰭肢像人的胳膊,面部像微笑的胖子。
但據《海錯圖筆記》作者張辰亮考證,其實產生人魚傳說的地方(如歐洲)往往是沒有儒艮分佈的。這個說法其實是一種謠言。
除追溯神話傳說中的生物之外,《海錯圖》裡還有一些比較搞笑的記載。
《禮記》中的一段話流傳甚廣,即在“孟冬之月”時“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爲蜃”,即雉雞會在冬天鑽進“大水”,變成蜃(大蛤蜊)。《爾雅翼》進一步指出,“大水”就是海。
《海錯圖》裡的《雉入大水爲蜃》圖。圖片來源:《海錯圖》
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中提到,聶璜在《海錯圖》中畫了一隻眼神堅毅地步入海中的雉雞,並解釋爲啥會把山禽算作海物:因爲它會鑽進海里變成蜃(一種蛤蜊)。
這樣一來,雉雞不就和海鷗一樣,算是海鳥了嗎?最後,聶璜還加了句:“何疑?”意思是“有什麼可值得懷疑的”?
那聶璜的說法靠譜嗎?張辰亮也在書中給出了個人觀點:所謂雉入大水爲蜃,其實就是另一個不靠譜傳說“雀入大水爲蛤”的升級版。
在他看來,古人覺得水中衆多的小蛤蜊,就像岸邊大羣的麻雀,於是認爲麻雀能變成小蛤蜊。那大蛤蜊是誰變的?估計是比麻雀大的鳥,在常見野鳥裡,雉雞比較大,就選它吧!
拋開蛤蜊不談,但“海市蜃樓”是真實存在的,古人無法解釋其成因,就猜這是蜃吐出的氣幻化而成的。實際上,海市蜃樓是大氣光學現象。
其實,除此之外,《海錯圖》中還有鱷魚、錢串魚等很多有趣的海洋生物。如今科技進步,它們可能看起來已經不是那麼新奇,但在清代,這部奇書卻像一扇窗子,讓人們看到神秘的海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