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與ŠKODA:汽車小國的蛻變與逆襲

因爲ŠKODA的獨特品牌精神,才能夠在廝殺激烈的國際車市裡,夾縫中求生存,進而快速崛起。 圖/Shutterstock

不少人談到歐洲汽車製造總會直覺地想起德國,但事實上,隔壁鄰國的捷克,同樣也有傲人的百年汽車製造史;成立於1895年的ŠKODA便是其中一個例子。最近因爲有兩個同事不約而同地買了ŠKODA新車,再加上平日開車上班途中,也發現ŠKODA於臺灣路上奔馳的身影與日俱增,讓人開始對捷克汽車產業,以及捷克在地汽車品牌ŠKODA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捷克國產汽車ŠKODA本身的蛻變史,即是一個令人眼睛爲之一亮的故事:ŠKODA結合了福斯集團的資源,從以內需市場爲主的汽車品牌踏出國際,成爲歐洲成長最迅速的汽車品牌。而孕育出ŠKODA的捷克,整體汽車產業如何受惠於加入歐盟體系、成爲歐洲重要汽車產業的歷程,都值得我們共同深入探索。

ŠKODA結合了福斯集團的資源,從以內需市場爲主的汽車品牌踏出國際,成爲歐洲成長最迅速的汽車品牌。 圖/路透社

▎混血王子:蛻變ŠKODA

現在的ŠKODA是福斯集團旗下的一個品牌,但成立於1895年的ŠKODA,最初是一家規模不大、總部位於捷克的小型車廠,只生產Favorit單一款車型,年產量約爲18萬輛。

進入20世紀90年代的ŠKODA,決定醞釀新的變革,於是在1991年讓福斯集團買下Škoda 70%的股份,2000年繼續收購其餘30%股份。自此,ŠKODA正式成爲繼Volkswagen、奧迪、SEAT之後,福斯集團旗下第四個汽車品牌。

合併後,受惠於福斯集團的資源共享,福斯爲ŠKODA的技術基石與後盾,並在品牌管理、行銷活動以及產品發展等方面,提供ŠKODA更爲充沛的資源。捷克汽車結合德國技術,如此的「混血效果」,同時也爲ŠKODA日後的國際化佈局奠定了深厚基礎。例如、共用平臺技術,ŠKODA承接了福斯底盤平臺的技術,並結合自行研發與既有的平臺底盤技術發展,開發出ŠKODA專屬特色的新一代車款,進而與福斯汽車在銷售市場有所區隔。

2014年,ŠKODA年銷售量突破100萬輛大關,並連續於2015、2016年達到百萬輛銷售業績,這對於中小型汽車品牌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日本馬自達2015年銷售約153萬輛;德國BMW2015年銷售約190萬輛)。ŠKODA主要的銷售市場是在歐洲,銷售量佔ŠKODA整體的65%~70%;2016年ŠKODA在歐洲乘用車市場的市佔率,亦已超過4.5%,足以證明ŠKODA的品牌知名度與市場影響力。

但除了歐洲,ŠKODA也開始慢慢佈局亞洲市場,例如2005年12月,ŠKODA與上汽股份、大衆汽車發佈戰略合作關係的聯合聲明,正式落戶上海大衆。在2007年銷售量還不到5萬輛的ŠKODA,在2016年緩步爬升到超過30萬輛的成績。在中國市場的佔比,也由0.2%成長到接近2%的市佔率。中國已經成爲ŠKODA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而未來ŠKODA也有計劃進軍亞洲其他市場,如新加坡和韓國等。

ŠKODA主要的銷售市場是在歐洲,在歐洲乘用車市場的市佔率,亦已超過4.5%。 圖/林蒧均

ŠKODA在中國市場的佔比,也由0.2%成長到接近2%的市佔率,是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 圖/林蒧均

▎歐盟跳板,晉升國際

在「跨國企業購併與集團化」,以及「市場競爭國際化」兩大趨勢下,全球汽車產業「國際化」步伐加快;而捷克的ŠKODA之所以得以在這個浪潮下竄出,便是因爲它適時地把握時機,順勢而爲地「走出國際」。

過去十多年來在集團成員可透過共同採購而壓低生產成本,併兼顧品質,達到「規模經濟」的誘因下,全球車廠開始相互購併及重整,逐朝着「集團化」的方向發展。而於2000年被福斯集團收購的ŠKODA,便是搭載「福斯順風車」,借他人之力,協助ŠKODA從一個小國的百年車廠,走向品牌國際化之路。在歐洲市場闖出一片天后,ŠKODA的下一步策略即是野望亞洲車市,並伺機遙望美洲市場。

歷經二戰、共產黨專政、乃至於後來捷克獨立,捷克汽車產業始終以內需市場爲導向,以滿足國民需求爲主。但捷克汽車產業真正開始蓬勃發展,走向國際市場,真正扭轉百年捷克汽車產業的關鍵點是「加入歐盟會員國」。

2000年被福斯集團收購的ŠKODA,便是搭載「福斯順風車」,從一個小國的百年車廠走向品牌國際化之路。 圖/美聯社

2004年後加入歐盟的捷克,不只享有「產品輸歐盟免關稅」的優惠,同時也受惠於本國低勞動力成本、技術人力素質優良,以及良好的交通地理位置等優勢,整體營運成本因此較西歐國家來的低。再加上捷克政府積極修法、調整經貿措施、創造有利於企業的商業環境,捷克的企業競爭力因而大幅提升、不少國外投資者蜂擁而至,陸續將生產線搬遷到中東歐國家,例如日本豐田和法國標緻雪鐵龍在捷克合建車廠,以及南韓現代斥資10億美元設廠等。

汽車產業是捷克最大的單一製造產業,連同上游供應商,佔捷克整體制造業的24%。捷克汽車年產量更是在2010年首度超過百萬輛,其中80%以上的整車以出口爲主。2016年經濟部資料顯示,目前捷克汽機車產業的就業人口已達26萬人,其中包含組裝廠就業,以及零組件就業人。汽車產業無庸置疑是支撐捷克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對於捷克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依據捷克投資發展局統計,捷克共有約270家汽機車製造商及零配件業者,其中65%是外資,其中又以來自歐盟的資金佔比最高,超過七成,其次是亞洲的資金。由此也可發現,外資是推動捷克汽車產業背後的重要推手。國外資金的挹注,讓面積僅臺灣兩倍大,人口總數約1,060萬的捷克,在近年來逐漸發展成爲中、東歐汽車工業重鎮。捷克汽車產業在加入歐盟後的十二年間,已在新興東歐汽車產業帶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捷克汽車產業在加入歐盟後的十二年間,已在新興東歐汽車產業帶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圖/路透社

▎跨國經營 帶動汽車相關產業起飛

這個國土面積僅臺灣兩倍大、人口總數約1,060萬的國家,在加入歐盟後的十二年間,透過國外資金的挹注,逐步發展成爲中、東歐汽車產業帶的工業重鎮。

緊接着,面對市場競爭越發國際化,捷克則成功地把握2004年加入歐盟的契機,善用新興國家工業與勞動力低成本的優勢,促使跨國汽車與零組件公司在捷克投入更多的投資,並採用「跨國經營」,而非直接貿易的形式,從而加快了外資的進駐和生產轉移的速度。此外,捷克原本以內需爲重心的汽車暨零組件市場,也因加入歐盟而有了擴張到歐盟市場整體的機會,使得捷克成爲重要的中東歐汽車產業生產製造中心。

然而近年東歐地區其他汽車產業聚落也開始紛紛效法、複製捷克的發展方式。如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等國,也都具有相同的成本優勢、自由貿易化條件,彼此相互爭奪技術勞動力、訂單或外資挹注的機會東歐,汽車產業因而出現了更緊張的競爭的關係。這也將是未來捷克汽車產業所需面對的挑戰。

當然,ŠKODA身爲一箇中小型品牌,仍然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課題,例如產能不足、消費者購車的等候時間較久、後勤維修點不足,不如豐田或福特大廠密集、保養維修零件費高等。然而,迴歸到一臺車的本質,ŠKODA雖然扮演着福斯集團的平價品牌,即便不被定位爲豪華品牌汽車,但卻盡力地以高性價比、堅實耐用、安全性、便利性、及舒適性兼備的市場定位,企圖博取廣大駕駛人的青睞。也正因爲ŠKODA的獨特品牌精神,才能夠在廝殺激烈的國際車市裡,夾縫中求生存,進而快速崛起。

正因爲ŠKODA的獨特品牌精神,才能夠在廝殺激烈的國際車市裡,夾縫中求生存,進而快速崛起。圖爲ŠKODA的汽車博物館,陳列百年來的汽車發展史。 圖/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