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信息不對稱 銀保監會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 (記者杜燕飛) 一直以來,“農業、農村、農民”是普惠金融服務的重點。“這些年,銀保監會不斷引導信貸資源向農業農村傾斜,在打造多元化金融供給體系、提升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涉農主體的金融可得性不斷提升。”在8日召開的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佈會上,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曉芳表示,截至一季度末,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新型經營主體貸款同比增長29.62%。
在丁曉芳看來,當前我國農村金融服務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三農”領域金融服務的難點主要體現在信貸投放不均衡、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備、產品匹配度不足、風險緩釋機制不健全等方面。
“缺信用缺信息是普惠金融工作中的痛點,在農村金融服務中,這個問題更爲突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紮實做好金融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迫切需要解決農村地區信息不對稱、信用不健全的問題,爲農村地區創設更加良好的融資環境。”丁曉芳強調。
對此,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接受人民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議加快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打破各政府部門“信息孤島”,整合市場監管、稅務、海關、社保等部門及互聯網平臺信息,搭建全國和地方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免費提供金融機構使用,有效破解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效和水平,助力鄉村振興。
丁曉芳表示,目前銀保監會積極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組織銀行機構主動進村上門,爲有需求的農戶和當前融資難反映較爲突出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信用檔案、評定信用等級,拓展建檔評級覆蓋面,力爭在2023年底前實現基本全覆蓋。
“建檔評級的內容既包括衡量其還款能力的‘硬指標’,如財務、對外擔保等,也包括衡量其還款意願的‘軟信息’,如誠信記錄、勤儉作風、遵紀守法等。”丁曉芳說。
據丁曉芳介紹,銀保監會還積極推動地方政府建立完善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平臺,鼓勵銀行機構開展系統化、智能化、批量化的建檔評級工作。同時,對於符合授信條件的涉農主體,鼓勵銀行開通“綠色通道”,綜合運用科技手段和大數據信息,加大貸款產品創新和業務拓展;鼓勵銀行、保險、擔保的協作,爲涉農主體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
“今年以來整個銀保監繫統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農村的信用體系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這也是我們下一步包括‘十四五’期間要重點推進的一項工作。”丁曉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