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多重角色成就教育“美麗劇本”

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日常教學,看似簡單、重複,其實蘊藏着無限的創造空間。在積年累月的日常工作中進行創造的關鍵是,教師要定位自己的關鍵角色,與學生一起創造教和學的精彩,創造教育的“美麗劇本”。

教學是極富“技術含量”的人類活動,教師的角色毫無疑問是多重的。角色越是複雜,挑戰越大,演好了甲,還要同時演好乙和丙,甚至要演好丁。但教育的“美麗劇本”,恰恰產生於多重角色的巧用和善用。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做好“記者”、“化妝師”和“編導”。

記者是一種以及時、真實、有效、客觀、公正的態度爲大衆傳播消息的職業,其最重要的素養是不斷學習,追求真相和客觀公正。當教師視自己爲記者時,意味着要敏於觀察,善於反思,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學生,不帶偏見,一視同仁,又能把知識原汁原味地教給學生,並能因材施教。對自己的工作兢兢業業,嚴格要求,做好日誌。不爲好評,只爲自己的工作更加盡善盡美。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做“快遞員”。快遞員完成的是物件的速遞,強調的是速度和完整,不能摻雜多餘的外物,也不能使快遞物品有所損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記者的客觀、公正,但這並不意味着被動地傳遞知識,而是儘可能地消除自己對所教授知識的淺見和偏見,讓學生儘可能貼近知識的本來面目,同時啓發學生咀嚼、反芻知識,利用所學掌握新知識。教師也不是“外賣哥”,簡餐易送,大餐難予,優秀的教師要親自爲學生“烹製”知識“大餐”,而不是隻給學生“擺弄小菜”。比如,一位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將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回延安》《安塞腰鼓》和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延安,我把你追尋》等課文整合起來,並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內容,讓學生深切體驗革命聖地延安的偉大、體驗延安精神的偉大。

化妝師的工作簡單說就是成人之美。通過適當的化妝,可以強化一個人的優點,使其更加自信。教師有時要做化妝師,發現每個學生的缺點和優點,再通過自己的審美之素養和雕刻師之絕技“美人之美”。這樣的“化妝”,不是爲了粉飾學生的缺點,也不是爲了掩飾學生的弱項,而是要增強學生的自信,鼓勵學生髮揮長處,意氣風發地學習、玩耍、交往,活出自己該有的樣態。當學生步入“正軌”,教師要再次爲學生“化妝”,點出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弱項,去有意識地補足這些短板,讓自己更加全面地發展。

一般人觀影或觀劇,常常因爲演員的出色表演而喜歡上該劇,如很多人喜歡的電視劇《人世間》。但如果沒有作家樑曉聲原著的精彩和編劇王海鴒的精心再創造,即使再換上一批大牌明星,觀衆也不一定會念念不忘。所以,作品和演技缺一不可。教師要做教學這場“大戲”的編導,就要做到敢於原創,不拘泥於教材和條條框框,甚至以“會當凌絕頂”之志審視教材和教學參考;善於再創造,教材就是原作,教師要在忠於原作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和接受程度,對教材進行“再創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素養提升中來;善導能導,調動各種教育資源,合理安排學生的角色並做到人盡其才,每節課、每個活動都有精心準備的“劇本”,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其實,無論充當何種角色,教師都要有“十年磨一劍”的硬功夫,能將刻板生硬的知識變成活靈活現的畫面,將無聲變有聲。將知識任意組合、變換、創造,目的就是好看、好聽。在此基礎上,教師又要做到,讓畫面復歸文本,引發學生結合原文及相關聯的知識進行深度思考;讓有聲復歸無聲,引導學生嘗試着體會默會知識。如此循環往復,學生才能夠學會深度學習、自主學習,領悟學習的奧秘。

(徐燕萍單位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宋廣文系廣東白雲學院心理學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04日第7版

作者:徐燕萍 宋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