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這個村莊,名氣不大卻被稱爲“千古第一村”,風景秀麗古色古香
江西撫州有個村莊,名氣不大很多人可能都沒聽過,但它卻被稱爲“千古第一村”,是誇大其詞還是名副其實呢?一起去看看。
這個村莊叫流坑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距離縣城38公里,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流坑村依山傍水,是風水上所說的“二龍並落、三水夾行、雌雄交遘”的寶地,可謂“子孫世代居官位,紫袍玉帶伴君王”。據說村莊佈局是明朝萬曆年間南京刑部郎中董燧找風水大師堪輿過之後所規劃設計的。
流坑村有什麼底氣被稱爲“千古第一村”呢?這裡出過"一門五進士,兩朝四尚書、文武兩狀元,秀才若繁星”,最輝煌時光祠堂就有83座,書院、書屋28處,作爲一個村子來說確實非常了不起。
只可惜很多建築和文物在民國時期和文革時期被毀了,比如村中最壯觀的建築董氏大宗祠、文武狀元坊、子男封爵坊以及很多牌匾、字畫等,如今尚存的明清建築遺址有260處、重要文物321件、匾聯622塊。
現存比較有名的建築有狀元樓、翰林樓、懷德堂、董燧故居、文館等等。
狀元樓是爲紀念恩科狀元董德元而建的一幢兩層磚木結構重樓,平面是正方形,前後兩個拱門,是古時出入村口的通道之一,如今的狀元樓是在原址上重建的,部分柱礎是明代遺物。
翰林樓是爲紀念明初翰林院編修董琰而建的,正面橫額上書“翰林”,兩側是一副對聯“數封天子詔,當代帝王師”,門楣上嵌有明代宰輔楊士奇所題的“少司成第”磚刻牌匾,背面上書“恩榮”下書“盛世經綸”。
懷德堂也叫鳳凰廳,是明代儒商董國舉之宅,是一棟兩天井三開間的磚木結構宅第。大門上書“尚義門”,兩旁寫着“門對九天紅日,路通萬里青雲”。前堂照壁上的“正大光明”匾非常講究,刻有對聯“百計但存陰騭好,萬般惟有善根長”,下方是雕刻精美的壁畫,有人物、動物、山水、花草、鳥獸等,形態各異惟妙惟肖。
董燧故居也叫理學名家宅,爲明代中憲大夫、刑部正郎董燧故居,是明代建築,門前有兩隻明代的石獅,用玻璃罩着,門楣上懸掛着“理學名家”牌匾,是明代太子少保、吏部尚書曾同亨所書,宅子是一進三開間格局,前置天井的小廳堂門楣上書“大夫第”三字。
此外,村裡還有很多如文館、神廟、祠堂、私塾、古戲臺以及各類牌匾字畫等文物古建,還有不少古建遺址,其規模之大、文物古建之多在國內村莊中確實罕見,怪不得被稱爲“千古第一村”。
除了文物古建,流坑村還有非遺儺舞和遊老爺,前者是沿襲古代驅鬼逐疫的的儀式,後者是祭祀和民俗娛樂活動,每到節日時就會非常熱鬧。
也因爲有這麼多的文物古建,流坑村被評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最美古村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是被稱爲“千古第一村”。
所以如果想找個歷史悠久、遊客較少、安靜古樸的古村落,不妨去江西的流坑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