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青年投身防汛保衛戰
只要雨下得稍稍大一些,黃擎軒就會一刻不停地想:這裡會不會有“泡泉”,那裡有沒有垮塌……
這名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立新鄉團委書記,已經在堤壩上住了10多天。鄉里給他和青年突擊隊提供了一處可供臨時落腳的防汛屋,屋裡堆滿防汛物資,只有兩張牀,有時候黃擎軒只能住到車裡。
一段時間的持續性強降雨,讓修河水位暴漲並超警戒水位。永修縣啓動防汛應急響應不久,黃擎軒就帶領近10人的青年突擊隊來到立新圩,應急值守、搶險固堤。
中村段全長1.1公里,是立新圩中情況最複雜、形勢最嚴峻的一段。該段土質堤壩含沙量高,由於河水長時間浸泡,壩體鬆軟,汛期高水位時,很容易滲水,形成泡泉,即壩身或壩基內的土壤顆粒被滲流帶走的現象。而此處有很多泡泉點,排險壓力大。
黃擎軒每天要走3萬多步,睡不到4個小時。因爲防汛需要,上堤那天起,他從零開始學起了水利知識,跟着技術人員邊學邊幹,積累一些處置和搶險經驗。
黃擎軒要求每名巡查隊員都懂些水利知識,這樣在處置和搶險時纔不會犯低級錯誤,“一些小泡泉自己就能現場處置,不用等到技術專家和專業救援力量到場,以免延誤最佳處置時間”。
被雨水泡過的沙質土鬆軟,腳踩到很容易陷進去。黃擎軒巡堤時就陷進去過,掙脫後帶着一腿泥回去,還摔過幾次。後來這名90後有了經驗,“踩上去之前先拿鐵鍬敲一敲、探探路”。
黃擎軒此前沒上過圩堤,來之前對困難預估不足,只帶了幾件換洗的衣服。現在,他已在圩堤上連續值守10多天,妻子開車從外地給他帶了些換洗衣物。
防汛期間,黃擎軒主動協調縣裡一些單位加派挖掘機、剷車等機械臺班駐守,讓該圩堤段應急除險有效實現機械化作業,節省了大量人力,讓防汛人員能更多更密集地投入巡堤查險中。
這幾日,九江市平均氣溫超過35攝氏度,毒辣的太陽把黃擎軒曬得黝黑,防汛屋內空調和風扇都開着,仍十分悶熱,待上一會兒就出汗。7月4日下午,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到這裡時,黃擎軒不好意思地說自己剛剛颳了鬍子。
在防汛抗洪的最前線,洗澡、刮鬍子這樣的小事都不容易,更談不上睡一個安穩覺。近段時間,九江市百餘支青年突擊隊和志願者隊伍值守防汛一線,承擔起全市構築子堤、排澇等應急搶險任務和物資運送、秩序維護等服務保障工作。
永修縣艾城鎮中心小學集中安置點裡住着從艾城鎮青山村、陽山村、高橋村等多個村子疏散轉移來的近百位村民,其中有小孩和老人,按照戶和村被分批安置在10間教室。
安置點啓用前,團永修縣委就招募青年志願者承擔起清掃、搬運、分發物資等一系列工作。村民陸續來到安置點後,志願者還幫着登記人員信息,安撫情緒。
大學生志願者李佳淇穿着紅馬甲,一刻不停地忙碌着。老人們陸續住進來,李佳淇領着他們到物資室領取毛巾、臉盆、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幫他們鋪好牀,夜裡她還會給每間教室點上蚊香。到了飯點,李佳淇會和其他志願者一起把領來的盒飯有序分發給每位村民。
這個“臨時的家”看上去幹淨整潔,看不到一點垃圾,志願者會定時打掃、清理,保持一個整潔的環境,天氣再熱,也不會脫掉身上的紅馬甲。李佳淇說,這樣村民有事就能快速找到他們。
志願者都是在看到團委的招募信息後主動報名來到安置點,很多人的家都在縣城,即使已經來了幾天,袁晨露也還是聽不太懂老人們說的土話。她只能仔細聽,然後多問上幾遍:“奶奶你在講什麼?”這樣,老人就會用蹩腳的普通話再說一次。
袁晨露是江西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的學生,暑假後上大二。空閒時,她會陪安置點的孩子們玩,陪老人聊天,碰上老人上下樓,也會主動上前扶一把。一天的志願服務結束後,永修縣青年志願者協會派車把他們安全送到家裡。
報名的時候,袁晨露沒想過這是一個“長期戰線”——需要很多的精力和耐心,每日重複的工作也讓她感到疲憊,“爺爺奶奶總是對着我們笑,還把分到的飲料拿給我們,用不大順溜的普通話說着暖心的話:‘崽哩誒,坐下休息哈’。”袁晨露說,正是這一張張笑臉,拂去了她心裡的疲憊,“我的工作也讓在前方守堤的勇士們無後顧之憂——這次志願活動很有意義。”
“防汛救災、安置保障的一線,有許許多多這樣的青年衝鋒在前”,團江西省委副書記羅華說,他們中有的是剛參加完高考的中學生,有的是返鄉的大學生,有的是剛工作不久的年輕幹部,目前,青年突擊隊和青年志願者隊伍仍在不斷壯大,“我們將竭盡全力爲他們做好隊伍組建、知識培訓、物資運轉、生活服務、安全防護等後勤保障,幫他們解決後顧之憂。”
志願者還將協助團委收集需要救助的青少年信息。6月下旬以來,團江西省委通過江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啓動了2024“抗洪救災,希望同行——希望工程救災特別行動”,已籌集善款12萬元,牛奶1200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卓瓊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