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家風故事 滋養學生心靈
本報記者 李建廣
青磚灰瓦、朱門銅環,北京市西城區文華衚衕24號的李大釗故居內,一場沉浸式導覽劇正帶着觀衆穿越回百年前,來到那個李大釗在這裡生活的午後。
“在故居再現李大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以讓觀衆與歷史人物‘對話’,講活其中的家風故事。”北京李大釗故居執行館長劉洋介紹,沉浸式導覽劇《守常先生》以家風爲主題,目前已演出180多場,吸引2萬餘人次觀看。
如何把寶貴的歷史資源用好、把紅色故事講出門道?從當講解員到成爲館長,劉洋一路走來,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故居不僅要有精心的展陳,還可以構建更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情景,讓觀衆在參觀中有所思、有所得。”劉洋說。
家風家教是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財富。近年來,北京李大釗故居做足“家”的文章,在推出沉浸式導覽劇《守常先生》的同時,還與學校、社區合作打造文華24少年宣講團。宣講團由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奮鬥小學等學校的學生組成,名字取自北京李大釗故居的門牌號。
“大家請看這副軍棋。李大釗曾在這裡帶着孩子們親手畫棋盤、折棋子。”李大釗故居西耳房入口處,奮鬥小學學生張涵弈介紹。走出西耳房,來到西廂房門口,自忠小學學生尚禹辰正在給遊客講述李大釗與老式風琴的故事。深挖李大釗故居中的家風元素,學生在講解中不斷滋養自身的精神世界,賡續傳承向上向善的家風。據介紹,從去年開始,文華24少年宣講團利用週末、寒暑假義務講解,已吸引120多名學生參與,講解100餘場。
“對孩子來說,家風是人生的重要一課。”西城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朱平說,近年來,當地深入挖掘整理文化資源,形成了“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區一特色”的立體式文化矩陣,推動文化場館和學校聯動,把紅色家風教育融入小學思政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15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