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資料庫釋憲案 憲法法庭明言詞辯論

憲法法庭審理健保資料庫釋憲案26日將進行言詞辯論,醫界、學界重量級人士極力反對,若無法再使用資料庫將重創臺灣未來醫療發展,人權團體則疾呼,並不反對使用,但民衆應有「資訊自主權」選擇退出的權利。(本報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審理健保資料庫釋憲案26日將進行言詞辯論,醫界、學界重量級人士極力反對,若無法再使用資料庫將重創臺灣未來醫療發展,人權團體則疾呼,並不反對使用,但民衆應有「資訊自主權」選擇退出的權利,現行無須經由個人同意的調閱方式是否違憲,待大法官最後判決。

臺灣人權促進會等團體認爲衛福部未經個人同意,釋出健保資料庫有違憲之虞,聲請釋憲,憲法法庭將於明日進行言詞辯論。臺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表示,從未要求終止健保資料研究,如同政府先前力推的「數位身分證」政策,民衆應有說「不」的權利。

施逸翔說,現行制度未經民衆個人同意,被醫界、學界拿來做研究,研究不一定需要全體的資料,健保資料調閱中應有個人退出權,試問什麼類型的學術研究需要拿全民的健保個資作爲代價,「臺灣公民沒有辦法行使事前同意權,甚至連退出也不被允許。」

「去識別化的健保資料仍具有連結可能性!」施逸翔說,澳洲就曾發生過去識別化的健保資料被再識別出個人,臺灣雖禁止攜出原始資料,但隨着資料串連的來源與種類增加,再識別風險也可能提升。

然而,面臨人權團體的抗議,醫界、學界卻存在着不同的聲音,上週更大動作齊聚立法院反對,健保資料庫對生醫防疫和基礎研發貢獻巨大,在保障個人隱私之外,資料庫是公衆利益,研究過程中「看不見個資、只能看到統計資料」。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透過聲明表示,健康不只是人民最重要的人權,也是整體國力的展現。法律當然有保障個人隱私的義務,但連規範最嚴的歐盟GDPR都明定符合公共利益、科學、歷史研究或統計即可使用,更何況一旦去識別化,「你的個資就不是你的個資」,而是數據與資料。

值得關注的是,臺灣醫界、學界未來能否繼續調閱全體健保資料庫進行研究,或者民衆的資訊自主權獲得勝利,擁有拒絕被調閱的權利,待大法官最後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