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恐怖大樓」融合5大奇案!《十殿》讓唐三藏現身解謎
▲阮劇團《十殿》除了重新解構臺灣5大奇案,還導入了《西遊記》元素。(圖/黃煚哲攝/國家兩廳院提供)
來自嘉義的「阮劇團」耗時2年,在嘉義田野調查、創作出「嘉義人的故事」,交出成團18年來規模最大的臺語史詩級作品《十殿》,即將登上國家戲劇院舞臺!而背景設定在當地一棟住商混合大樓,是確有其樓,不過實際上沒有發生恐怖命案,主要是以劇作探討人性與善惡困境、臺灣社會案件脈絡,最後更讓唐三藏化身爲「說書人」解謎。
《十殿》分爲〈奈何橋〉與〈輪迴道〉兩齣戲,全長5小時,融合臺灣五大奇案「陳守娘顯聖」、「呂祖廟燒金」、「林投姐」、「周成過臺灣」、「瘋女十八年」的元素,重新建構出10段故事。
背景發生於1990年曾經風光一時、精華地段的住商混合大樓內,後來因921大地震被宣告爲危樓的地方。同時援用臺灣民間的十殿閻羅的陰司信仰,將人世間的愛恨嗔癡化作地獄的隱喻,探討善惡的各種形式,描繪人們面臨的道德困境、倫理難題,呈現大社會的縮影。
▲▼阮劇團《十殿》融合臺灣5大奇案元素,背景發生於一棟住商混合大樓內。(圖/黃煚哲攝/國家兩廳院提供)
編劇吳明倫說,雖然是一開始是借用嘉義的「金國際大樓」爲雛型,不過實際上那裡並沒有發生恐怖命案,只是需要一棟「能夠發出訊息的大樓」,因此後來她在劇中把大樓名字改掉,以免引發爭議。
而故事也並不是延續原先社會奇案的情節,而是拆解人物、角色、事件,重新架構劇本,曾經爲此重寫人物故事、編排順序、畫人物關係圖等,光是第10個故事結局「就改了10幾版」。
▲▼阮劇團《十殿》劇照。(圖/黃煚哲攝/國家兩廳院提供)
吳明倫說,人們對於悲劇總會追求一個「解釋」,看完這部作品後,也許有些人仍會產生「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想法,但她並不想讓這部劇帶着太濃烈的「教化意味」,更不是要傳達這麼絕對的「宿命論」、「因果論」。
她認爲,自己會想同情劇中的角色,當小人物們受苦已經夠可憐了,還非要找出「理由」去定論他們曾經種了哪些因,纔得到這樣的結果,太辛苦了。而阮劇團團長暨導演汪兆謙也說,其實「惡不分貴賤」。
▲《十殿》劇中有許多關於小人物的悲劇。(圖/黃煚哲攝/國家兩廳院提供)
吳明倫也希望透過這齣戲呈現「臺灣犯罪史」的脈絡,從1990年代到2021年,社會案件持續層出不窮,而從前法制體系較不完整時,人們追求「信仰」,傾向相信「因果善惡報」的論點來補足那些缺失;但到了現代,法制看似較完整了,社會事件仍沒有減少,信仰也沒有因此消失,難道是法制依然不完整嗎?再理性的人也需要信仰嗎?爲什麼慘案持續發生?吳明倫拋出了種種問題,卻沒有直接給出解答,留給觀衆一起思考。
▲《西遊記》的人物也在劇中登場。(圖/黃煚哲攝/國家兩廳院提供)
汪兆謙也說,在〈輪迴道〉的第10個故事,就像是旅程來到最後一站,人們總會好奇探究,爲何這些人物這麼痛苦?「如果你這麼需要理由,我就給你解釋」。因此讓《西遊記》的唐三藏化身爲宛如「廟口說書人」的角色,解謎種種因果。他認爲,我們無法知道這些「因」是真是假,但人們在看劇時,往往也會不自主投射自己的形象,讓苦悶能從中得到一些解脫,纔會做此安排,爲長達5個小時的奇案做一個總結。
《十殿》將於4月16日至18日於國家兩廳院首演,4月30日至5月2日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5月7日至5月9日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演出。
你可能也想看
改編五大奇案!阮劇團在嘉義生存18年 里程作《十殿》5小時超狂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