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務時間少了,健身時間多了……調查公報折射我國民生新變化

原標題:家務時間少了,健身時間多了……調查公報折射我國民生新變化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新華社記者潘潔、張曉潔

國家統計局10月31日發佈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透過諸多具體數據的增減變化,可以看到大家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從而更好地瞭解經濟社會發展、民生福祉變遷。

公報數據顯示,家務勞動活動的參與者每日平均時間爲1小時59分鐘,比2018年減少28分鐘。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負責人表示,居民家務勞動活動時間的縮短,反映出我國居民生活方式發生較大變化,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居民在家務勞動中進一步‘解放雙手’。”

洗地機、掃地機器人、智能炒菜機、洗碗機……近年來,不斷上新的智能家居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給居民幹家務帶來切實便利。

公報顯示,運動健身活動參與者每日平均時間爲1小時10分鐘,活動參與率爲49.6%,比2018年提高18.7個百分點。“居民運動健身活動參與率的提升,反映出居民健身意識增強,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負責人說。

學校操場上,學生們利用“課間一刻鐘”跑步、踢球,揮灑汗水;口袋公園裡,老年人散步、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的身影多了起來;體育場館中,上班一族利用週末在家門口的運動場所打籃球和羽毛球……越來越多人將體育健身作爲生活的一部分,“運動即健康”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記者注意到,同樣增多的,還有居民的互聯網使用時間。調查結果顯示,互聯網使用的居民每日平均時間爲5小時37分鐘,比2018年增加2小時55分鐘;互聯網使用活動參與率爲92.9%,比2018年提高35.9個百分點。

在外賣平臺點一份晚餐,在直播間裡挑選喜歡的衣服,掃二維碼騎上共享單車……從購物、支付、醫療到教育、娛樂、社交,互聯網已經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形成了全球最爲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

隨着互聯網的普及應用,越來越多人選擇通過電商平臺購買商品或服務。動動手指,心儀的商品就能送到家門口,保潔員、維修師等就能上門服務,節省時間成本的同時,也進一步釋放了消費潛力。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戰略規劃研究室副主任關博說,從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新技術新應用不僅深刻改變着生產方式,也影響着普通百姓的生活,減輕了家務勞動時間投入,壓縮了就餐、購物所需的交通成本,進一步改善了居民的時間利用效率。

作爲國際通行的一項社會調查,時間利用調查通過採集居民在一段特定時間內的活動信息,反映居民在個人生理必需活動、有酬勞動、無酬勞動、個人自由支配活動等各項活動的時間投入。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負責人介紹,我國於2008年、2018年開展了兩次時間利用調查,爲健全社會統計調查體系、開展民生福祉分析和國際比較研究等提供了統計數據支撐。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在調查範圍、調查對象、調查內容、調查方式上都基於前兩次調查進行了優化。

以調查內容爲例。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將居民一天的活動劃分爲6個主要活動領域、13個主要活動大類。其中,在13個主要活動大類中有7個大類設置了細分項,活動類別擴展至34個,調查內容更加豐富細化。比如,家務勞動活動大類細分爲燒菜做飯、洗衣清掃、飼養寵物、其他家務勞動等類別。

“數據的點滴變化,正是人民生活品質提升的生動縮影。”關博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