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左翼拆除的日本戰爭受害假面

本月廿六日,逃亡並被通緝半世紀之久的日本極左翼團體「東亞反日武裝戰線」成員桐島聰落網,四天後病逝。該集團在極端政治理念作祟下,於七○年代初期陸續犯下諸如「三菱重工爆炸事件」等重大恐怖事件。雖然事件本身罪大惡極,但仍須深入犯案者的意識形態及當時整體脈絡,始能對其事有一立體之瞭解。

一九六九年,在標榜「反美、反蘇、反自民」的「日本新左翼」運動浪潮之下,以「在日」中國人爲主體的「華僑青年鬥爭委員會」(簡稱「華青鬥」)聯合「新左翼」派系進行運動。但在合作過程中,「華青鬥」成員感受到與日本人之間有意識上的差距和矛盾。雖然共同參與弱勢者的維權運動,但主要派系仍將反戰、安保等議題放置首位,而忽視「少數」的核心議題,甚至有歧視性的發言。遂此「華青鬥」即以「宣言告發」的方式與日本「新左翼」畫清界線。

此「華青鬥告發」系將日本社會內在歧視結構的潘朵拉盒子打開,雖然是表面上的曇花一現,但其提出關於日本人對侵略亞洲的「民族責任」問題,也喚起日本人對歷史的認識與反省。故在「華青鬥告發」後,「新左翼」諸派皆高舉「國際主義」的旗幟,並批判民族中心主義。雖然如此,日本的民族主義「核心」仍深植於傳統結構內,所以自此之後,「新左翼」派系都在這符合政治正確的難解問題下,迷失在各式各樣的方向之中。

「東亞反日武裝戰線」即是其中的一支。其因此朝向極端性傾斜,認爲一旦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便能解決國族主義的問題,並在「新左翼」高喊「世界同時革命」之際,提出日本人要在向日本民族主義自我否定的情形下,才能實現真正國際主義的世界革命。故在日本國內製造多起形式及實質的恐怖活動,欲藉由摧毀空虛的物件,達到道德主義式的滿足與救贖,與在革命路徑上前進的追求。另亦因爲此多重暴力的展示,使這政治正確失去普遍的存在意義。

故「東亞反日武裝戰線」是將戰後日本是被害者的假面拆除,以迴歸加害者的角色,並以「自我否定」、「反日亡國」的思維,襲擊自己的「日本」母國。卻在企圖瓦解結構的同時,忽略自己仍動彈不得的受困在此結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