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體驗Meta AR眼鏡:上手簡單很容易沉浸其中

9月26日消息,美國時間週三,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母公司Meta在2024年度Connect開發者大會上正式推出了增強現實眼鏡原型Orion。雖然這款設備仍在開發中,但試用結果表明,通過眼球運動和手指動作即可操控Orion,這意味着科幻中的增強現實眼鏡離現實應用越來越近。

從外觀上看,Meta的增強現實眼鏡與普通眼鏡相似,只是稍顯笨重且帶有墨鏡效果,但實際上它遠非普通眼鏡。

這款仍在研發中的設備是將增強現實眼鏡這一科幻概念轉化爲實用產品的最新嘗試。戴上眼鏡後,用戶可以清晰看到周圍的現實世界,同時,微型LED投影儀會在視野中疊加圖像和文字。

在Meta位於加州門洛帕克的總部,彭博社記者對Orion眼鏡進行了深度測試。測試中,Orion用於播放YouTube視頻、閱讀短信、進行視頻通話,甚至通過掃描食材生成推薦食譜。眼鏡的顯示器通過眼球運動控制,配套的腕帶則將手指的細微動作轉化爲屏幕上的“點擊”或“滾動”。

Meta Reality Labs部門的高級產品主管拉胡爾·普拉薩德(Rahul Prasad)表示,原本需要在手機或筆記本電腦上完成的任務“變得更快、更豐富、更便捷”。

目前,Orion眼鏡尚未準備好面向消費者銷售,至少現階段如此。Meta員工正在進行內部測試,希望最終能夠推出一款價格與高端筆記本電腦相當的產品。

負責開發Orion眼鏡的團隊此前還開發了Meta最新的雷朋智能眼鏡。這款智能眼鏡配備了人工智能助手,但尚未實現真正的增強現實功能。Orion眼鏡也採用了部分相同的組件,例如揚聲器和麥克風,零部件的小型化推動了兩款設備的發展。

Orion眼鏡鏡片略帶顏色,因爲它們並非由玻璃製成,而是採用碳化硅,這種材料通常用於電動汽車的能量轉換和電池系統中。

碳化硅材料可以以極端角度折射光線,使用戶可以像使用普通鏡片一樣清晰觀察現實世界,同時不會出現彩虹效應或散射光線,這是其他增強現實頭顯常見的問題。此外,碳化硅比玻璃更輕,有助於解決長期以來的重量問題。

Orion眼鏡的框架由鎂製成,這使得眼鏡更加輕便。鎂材料具有良好的導電性,並能均勻散熱,減輕用戶對內部複雜電子元件的感知。

Orion系統由三部分組成:眼鏡、腕帶和名爲“puck”的無線電腦。

眼鏡配備了五個前置攝像頭,能夠幫助Orion確定自身位置,運行基於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SLAM)技術。攝像頭還爲人工智能功能提供數據,並能追蹤用戶的手部動作。在外觀上,攝像頭並不顯得突兀。

鏡框內側的兩枚攝像頭用於追蹤眼球運動。Meta爲Orion開發了超過10塊專用芯片,能夠控制手部追蹤、眼動追蹤和圖像顯示等功能。這些芯片的低能耗設計有效避免了眼鏡過熱。

使用Orion眼鏡的體驗類似於將眼睛作爲電腦鼠標。用戶只需注視想要觸發的應用程序或圖標,相應的元素就會亮起。然後,通過手部或手指的細微動作進行“點擊”,配套的腕帶能夠檢測這些手勢。

捏拇指與食指的動作相當於點擊鼠標,而捏拇指與中指則返回主頁。這些手勢操作非常直觀,用戶能夠迅速上手,這也是Orion眼鏡體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之一。

同時,用戶不需要隨身攜帶puck,只需將其置於合理的範圍內即可。puck就像一臺便攜式電腦,提供所有必要的計算支持。

用戶視野中的圖像清晰而生動,應用程序和標籤的位置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包括它們在現實環境中的顯示深度。

例如,兩名佩戴Orion眼鏡的用戶可以將“乒乓球”遊戲投射在桌面上對戰,現實元素與遊戲內容無縫融合,這是虛擬現實眼鏡無法實現的效果。即使是蘋果的Vision Pro頭顯,也無法讓用戶直接觀察周圍的現實世界。

可能的缺點是,Orion眼鏡的用戶可能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外人看來動作多麼奇怪。雖然手勢控制十分直觀,但用戶往往會沉浸於體驗中,忽視自己在旁人看來可能顯得有些滑稽。

在最終的演示中,用戶能夠通過Orion眼鏡在浮動的屏幕上滾動瀏覽Instagram上的Reels視頻流。拇指“拋硬幣”的手勢即可讓視頻流滾動,SLAM技術確保顯示屏在房間內相對固定,用戶也可以手動調整其位置。

因此,當用戶轉頭或側身與他人交談時,Reels視頻流會在視線中忽隱忽現,而不會一直跟隨用戶的視線。這能讓用戶更好地保持與現實世界的聯繫。(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