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聯邦補貼 路透:美太陽能廠仍難與陸企競爭

美國太陽能廠拿聯邦補貼也很難與中資企業競爭。(澎湃新聞)

今年3月,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中國談產能過剩話題時,提起一家美國太陽能電池製造廠。葉倫當時說,這家7年前因競爭不過中國企業而關閉的美國工廠,得益於《通膨削減法》的清潔能源補貼,將重新開業。她還揚言,不會再讓競爭力不足的美企,在中國產品充斥美國市場後破產的情況發生。

然而,路透報導,最新調查指出,即使獲得聯邦補貼情況下,美國太陽能光電廠商在與中國廠商的競爭中仍舉步維艱。

藉由對企業聲明、政府文件,和8家公司及其研究人員採訪內容分析,路透報導,中國公司在美國興建的太陽能光電製造廠正在激增,中企在美國的太陽能產品產量預計也將快速增長,這將使中國繼續在這一新興產業保持主導領先地位。

據報導,明年中國企業在美國本土的太陽能電池板產能,將達到至少20吉瓦(Gw),足以滿足美國市場約一半需求。

據報導,作爲樣本被列入分析的包括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隆基綠能、昊能光電、潤陽太陽能、博威爾特等七家由中國企業支持的太陽能製造商。

儘管這份調查報導仍在不斷渲染美國對中國影響力,以及太陽能產業依賴中國的擔憂,但路透報導,不得不承認的是,與美國的競爭對手相比,有中資投資建廠的太陽能企業,具有明顯的優勢,比如原材料多晶矽和太陽能產品元件的供應鏈建立,以及低成本的政府融資。

在談到新建工廠時,太陽能行業研究公司SPV Market Research的創始人明茨(Paula Mints)感嘆說:「很難想像有誰,尤其是開局一無所有的製造商,能像中國製造商那樣迅速完成這項工作。」她與另一名研究人員補充說,中國的投資將有助於美國國內太陽能製造業發展成熟,同時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美國能源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太陽能市場研究員費德曼(David Feldman)也談到,中國企業在新建工廠和建立供應鏈方面經驗豐富。

路透報導,在中國企業建廠的地方,包括德州、亞利桑那州、俄亥俄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等,當地和州政府官員都對這些投資表示歡迎。

相比之下,沒有中資背景的美國許多太陽能工廠,都陷入了發展滯後情況。路透去年報導稱,多達一半已官宣的美國工廠,可能無法實現生產目標。

總部位於美國的康沃爾公司(Convalt)於2022年開始,在紐約州北部新建一家工廠,目標是實現10Gw產能。但一年前,這家工廠進展停滯不前。

5月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證時,其執行長阿舒坦(Hari Achuthan)將這件事歸咎於中國的低價「衝擊」,聲稱是因爲全球面板價格暴跌一半,低於康沃爾公司生產成本,導致生產受阻。

但美國能源部的迴應顯然能夠證明阿舒坦的這一指責毫無根據。該部門承認,發展美國自己的太陽能供應鏈仍需要時間,眼下美國必須依靠外國企業的專業技術。

據報導,迄今爲止,在美國建廠的中國公司主要投資於元件生產,即將從亞洲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元件,組裝成電池板。

路透引述國際能源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的數據報導,中國公司是目前美國進口太陽能和電動汽車電池組件的最大供應商,自美國實施《通膨削減法》以來,中國企業投資的工廠在美國新建的太陽能工廠中佔1/5。對低成本供應感興趣的美國項目開發商, 對中國生產商表示歡迎。

然而技不如人,美國政府採用的應對措施就是濫用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近年來扭曲市場行爲愈發瘋狂。在已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徵收25%關稅情況下,今年5月中旬,拜登政府宣佈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加稅,針對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的關稅翻倍至50%,並且取消對來自東南亞四國的雙面太陽能板實施的關稅豁免。

路透報導,此舉旨在保護美國國內廠商免受來自中國商品的競爭,並讓有意申請補貼的項目,更傾向於選擇美國製造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