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北北桃推「綠碳彙總動員計劃」 淨零排放紮根校園

臺北市今年進一步與新北市、基隆市與桃園市3縣市合作,未來3年一起盤點校園內樹木數量及種類,並辦理教師傳授學習「碳匯」概念及計算方式,以便融入課程,讓「淨零排放」向下紮根。(臺北市教育局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臺北市教育局長期在校園推動設置陽光電發電設備、綠屋頂、增置能源管理系統等多項響應淨零排放的政策,今年進一步與新北市、基隆市與桃園市3縣市合作,未來3年一起盤點校園內樹木數量及種類,並辦理教師傳授學習「碳匯」概念及計算方式,以便融入課程,讓「淨零排放」向下紮根。

響應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臺北市教育局去年訂頒「淨零排放實施計劃」,以除碳、創綠、節電、綠運、減廢、增匯、調適及永續共8大面向,推動設置綠屋頂及太陽光電發電設備、綠牆示範及植樹綠能學校、增置能源管理系統及雨水貯留利用系統。

北市教育局26日在陽明山國小舉辦百年校樹活動,對外宣示北市學校2050年淨零排放決心,並種植光臘樹與山藥,示範種樹能固碳、創造生物多樣性、食用在地食材減少碳排放等具體行動。

教育局主任秘書廖文靜指出,臺北市與新北市、基隆市及桃園市今年起共同推動爲期3年的「一起來做行動 just do it 淨零行動 綠碳彙總動員」計劃。

廖文靜表示,今年請各校統計校內樹木種類及數量,並開辦研習培養教師學習計算樹木碳匯,包含教導如何量測樹木、應用碳匯計算公式,老師們明年起可陸續帶領學生量測樹木、計算碳匯,學校也將上傳碳匯,屆時將製成年度成果對外發表,後年規畫各校將碳匯寫成教案、融入課程,讓學生學習每棵樹吸收二氧化碳量、哪一類樹木吸收力最佳等,進一步理解如何付諸行動愛地球。

教育局補充,陽明山國小實踐環境友善,發展「草山遊學課程」,透過在地植物「大菁」爲染料,延續草山過往藍染文史,讓藍染成爲特色課程,舊衣藍染爲新衣,減少新衣購置亦是淨零綠生活的指標之一,並運用山坡地水土保持建設,設置8大落葉堆肥區,全面回收枯枝落葉,以零運棄疏緩外在環境的壓力,打造獨角仙的家,併成爲植物的營養來源,更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域。

教育局表示,教育未來將以創新、前瞻、卓越、永續爲願景,高度呼應全球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並提供各校軟硬體資源,期待未來環境的友善行動與永續作爲,能以北市優質教育力爲動能,推動各校在地化課程、學習活動與永續設施等具體作爲,共同爲愛地球、實踐全球公民責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