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集團正在遭遇降維打擊
斑馬消費 任建新
如祺出行、嘀嗒出行(02559.HK)港股上市,曹操出行繼續港交所IPO排隊。如今,又一家網約車概念股活力集團,試圖衝擊港交所主板上市。
活力集團旗下的夥力專車,並非網約車市場的頭部玩家。不過,當你在高德和滴滴等頭部平臺叫車時,應該經常能看到夥力專車的選項。
中國網約車市場,有着明確的代際差異。中國第一家網約車平臺,應該是2010年成立的易到用車。之後,行業迎來三股主流勢力:
第一代,易到、滴滴、快的、Uber中國等,以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行業,開創了移動出行市場的宏大局面。
2015年-2019年期間,神州專車、曹操出行、首汽約車、如祺出行、T3出行相繼創立。它們多由汽車產業巨頭們主導:神州專車背後是曾經的神州系;曹操出行由吉利控股;首汽約車算是首汽集團旗下產品;如祺出行(09680.HK)由廣汽集團發起成立;T3出行背後,則站着東風汽車、一汽集團、長安汽車等一衆巨頭。
近年,高德、美團等基於定位開展本地生活服務的超級APP,以聚合形式,先後進入網約車市場。
活力集團2015年推出網約車業務夥力專車,用第一代的模式趕上了第二代的時間。彼時,滴滴合併了快的,即將在下一年收購Uber中國,網約車市場正在從資本熱潮期切換至產業深耕階段。起的也不早,沒趕上晚集,夥力專車並未在早期的網約車市場競爭中出圈。
近幾年網約車聚合模式大行其道,夥力出行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給網約車聚合平臺們打工。
這樣的定位,註定很難獲得高業務價值和增長空間。
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夥力出行的收入分別爲1134.01萬元、392.16萬元、802.60萬元、309.56萬元。
收入確實少得可憐,但這於活力集團而言,並不重要。
活力集團創始人王江,1996年從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畢業後,先後在任職於多家TMT公司,包括品味網、華友世紀通訊、岩漿數碼、西門子移動通信(後稱諾基亞通信)等,擔任董事、執行董事、總經理等職務。
2009年,王江牽頭創立移動應用程序航班管家,當時主要爲旅客提供實時航班信息。之後陸續豐富業務模式:2011年上線住宿預訂服務;次年增加機票預訂功能,並推出高鐵管家APP,提供列車動態資訊和訂票服務;2015年夥力出行上線,移動出行生態初步成型。
那個時期,互聯網創業如火如荼,所以行業都值得被互聯網重做一次。於是,航班管家+高鐵管家+夥力出行的結合體,得到了資本的認可,庭瑞集團、陝西投資基金、民銀資本、華興資本、華蓋資本、經緯創投等各路資本先後投資入股。
在資本的加持下,中國互聯網熟悉的燒錢模式登場。2015年,活力集團旗下APP的用戶規模破千萬,2019年即突破1個億;截至2024年6月底,註冊用戶累計超過1.74億人。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公司2023年GMV爲308億元,在中國一站式綜合出行平臺中排名第二;按2023年線上機票和火車票預訂總交易額計算,在第三方平臺的序列中,公司是第五大機票預訂平臺、第三大火車票預訂平臺。
當下的移動出行市場,存量背景下形成了相對壟斷的競爭格局。對此,活力集團的目標相對明確。
首先,藉助飛輪效應,保持用戶規模的穩定;其次,出海,並試圖藉助資本槓桿開展併購,擴大業務範圍——此前,公司不僅在新三板掛牌,還曾試圖登陸A股;另外,公司也在積極利用AI等技術,藉助公司十餘年的積累,不斷深化服務。截至目前,業務覆蓋了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個機場,超3000個國內火車站和40多萬家酒店。
然而,對於活力集團來說,最大的挑戰在於,航班管家和高鐵管家這些工具類的APP,有明確的功能但缺乏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很難在互聯網巨頭的業務合圍中撕開裂縫。
活力集團旗下APP能夠提供的服務,攜程基本全部具備。可能在部分細節上,航班管家和高鐵管家更完善,但是,這些功能只是錦上添花、並非絕對的剛需。近年攜程發力內容,增強用戶粘性,可能會繼續提高在航旅市場的滲透率。
無獨有偶,近年滴滴也在出行市場開展場景化的業務拓展。在這個最大的移動出行平臺上,不僅可以叫車、加油、充電,還能訂機票、火車票、定製旅行線路。用戶的消費慣性,拿什麼扭轉?
作爲本土生活市場龍頭,美團的主要業務,本來就包括了機票火車票、酒店、網約車。誰敢跟美團打不對稱的價格戰?
機票、火車票預訂,網約車,酒店預訂,這些都只是攜程、滴滴、美團的一兩個頻道,但卻是活力集團的全部。這就是妥妥的降維打擊,互聯網的錯維競爭,就是這麼殘酷。
活力集團已經漸漸感受到了運營的壓力。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平均月活,已經進入增長停滯的區間。
2021年-2023年,公司收入分別爲3.44億元、2.80億元、5.02億元,淨利潤分別爲-3.58億元、-75.8萬元、5930.9萬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2.81億元,同比增長22.57%,淨利潤3171.2萬元,比去年同期少賺了30.7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以來,公司財務報表中列支的僱員福利開支大幅下降,即便剔除以股份爲基礎的薪酬開支,其規模及佔比都出現大幅下降,成爲公司近年業績優化的主要原因。到底發生了什麼?活力集團扭虧爲盈的“代價”,恐怕內部人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