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變爲“適度寬鬆”釋放什麼信號
中國人民銀行
前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打好政策“組合拳”,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值得關注的是,自2011年以來,過去的14年,我國的貨幣政策基調一直是“穩健”。
上一次“適度寬鬆”是2009—2010年
回顧過去30年我國貨幣政策的實踐,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爲,貨幣政策基調由緊到鬆依次可劃分爲“從緊”“適度從緊”“穩健”“適度寬鬆”和“寬鬆”等區間。
公開信息顯示,我國貨幣政策基調在1997—2006年是“穩健”;2007—2008年是“適度從緊”;2009—2010年是“適度寬鬆”;2011—2024年一直是“穩健”。2011年以來,我國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已長達14年之久。
據瞭解,2008年11月28日,爲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促進經濟快速復甦。2009年7月23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將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2010年12月3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宣佈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轉爲“穩健”,以應對經濟過熱和通脹壓力的局面。
當前國際國內的環境更加錯綜複雜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適度寬鬆”是僅次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2011年以來,我國一直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不動搖。當前,國際國內的環境更加錯綜複雜,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歐美髮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寬鬆。貨幣政策基調由“穩健”轉向“適度寬鬆”,意味着貨幣政策正在轉向。
在董希淼看來,今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多次降準、降息措施力度大、速度快,特別是1年期LPR從3.45%降至3.10%,下降3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從4.20%降至3.60%,下降60個基點,降幅均爲歷年最大。實際上,今年的貨幣政策已經是適度寬鬆。
“表述一改,做法全改。”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認爲,我國正在進入新一輪政策刺激週期當中。市場對經濟刺激政策早有預期。從內部看,未來防通縮將是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從外部看,外部環境有較大不確定性,要未雨綢繆,而經濟繁榮是抵抗外部風險的底氣。
轉向“適度寬鬆”條件已成熟
“綜合各方面情況來看,當前推行真正意義上‘適度寬鬆’基調的貨幣政策條件已經成熟。”連平認爲,“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介於“穩健”和“寬鬆”之間,在當前情況下實施具有三點積極意義:第一,相比“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更加積極進取,可以匹配總量、價格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大力度的運用空間,向市場注入充足的流動性,並推動實際利率顯著走低。第二,相比“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要相對更爲審慎。由於寬鬆力度相對適度,因而可以避免導致“大水漫灌”和嚴重通脹等後遺症。第三,與名爲“穩健”但實際偏鬆的貨幣政策基調相比,能夠向市場發出更加清晰、明確的政策信號,使得市場各方更好地領會政策的寬鬆意圖,並對後續政策形成一致性積極預期,增強對於經濟復甦向好的信心。
未來降準降息都有空間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意味着明年很可能還會進一步降準降息。
“但貨幣政策的作用終究是‘有效但有限’。”董希淼表示,無論是擴大有效需求還是防範化解風險,還需要以更大的格局、更寬的視野,採取更多有效有力的措施,而不只是寄希望於貨幣信貸政策。2025年,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政策、就業政策等應加快、加大調整優化,與貨幣政策協同發力,形成合力,發揮好政策集成效應,努力促進經濟恢復回升,從根本上穩定經營主體信心、激發市場有效需求。
文/本報記者程婕
供圖/視覺中國
統籌/池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