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羣》美中高層對話下的中國全球化圖像

中國要從展現「四個自信」作爲起點,重新平視這個世界,不再任由美國代表西方霸權「居高臨下說話」。(報系資料照)

日前引發議論的阿拉斯加美中高層對話,中方代表16分鐘的開場不但引起各界關注。其引發的思考是:究竟後疫情時代,中共意欲重構全球化圖像爲何?回顧中共面對全球化的幾個階段,或許可見端倪

中共認爲,近代中國面對全球化,大致可分爲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世紀40年代到1949年中共建政。在這個階段,中國從一個古老文明中心,被迫納入由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中國淪爲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在西方強勢壓力無法獨立自主,在全球化進程中屬於依附地位。也就是說,此階段中共認爲所謂的全球化,事實上是西方列強代表的帝國主義侵略。而爲了「救亡圖存」,中共將源自於西方卻批判西方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建構了一套反西方、但不反西方文化的論述。

第二個階段是1949年中共建政到1978年改革開放。此階段中共認爲,全球化是以西方爲中心的資本主義擴張,也是第一世界第三世界的剝削;任何西方資本主義的物質思想、文化,都會透過全球化滲透以至顛覆大陸社會主義體制。與此同時,中共認爲中國傳統文化是妨礙中國進步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共在更激烈反全球化的同時,透過「破四舊」重塑一套既反傳統封建、又反西化的論述。換言之,此時中共試圖走出一條有別於傳統中國,也有別於西方的現代化道路

第三個階段則是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2016年。這個階段中共加速融入全球化體系中。除了透過開放吸引外資,並強化與西方各國的交往。然而,在與資本主義重新接軌的同時,中共一方面必須迴應知識份子文革而對馬克思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的信仰危機;另一方面又必須防範所謂的改革派,受西方民主人權觀影響,所導致的社會主義體制懷疑。爲了解決論述上的矛盾,中共將經濟文化區隔,一方面重申全球化是社會主義邁向共產社會的必由階段;另一方面,強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持續不斷透過話語權的控制、文化商品的傾銷,形成意識形態的滲透,進而將造成對社會主義的精神污染以至和平演變中國。

然而,隨着大陸綜合國力提升,中共對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信心,延伸到文化意識形態層面。因而中共在2016年建黨95週年時,在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基礎上,再加上了「文化自信」。自此,「四個自信」成爲中共面對西方/全球化的核心論述。

去年新冠疫情防控的相對成功及經濟的率先復甦,更讓中共認爲:相較於西方,社會主義中國更具有體制文化優勢;未來世界將是「東昇西降格局。因此,中共認爲中國要從展現「四個自信」作爲起點,重新平視這個世界,不再任由以美國爲代表的西方霸權「居高臨下說話」。

也就是說,中國終將不再凝視美國,也將揚棄以西方爲中心的全球化進程,並將更爲堅定地走有中國特色的全球化道路。或許,這是此次會談,中方想對美國、乃至全世界的一次宣言

作者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文化大學兼任助理教授